陸市場拉警報 業界:快簽貨貿

要如何競爭?←↓台灣石化產業和南韓處於高度競爭狀態,中韓簽訂FTA將使石化業在大陸市場的壓力大增。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表示,雖然去年即預期中韓FTA會簽訂,但至今兩岸貨貿協議沒著落,業界相當心急。(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時報【陳宥臻、吳泓勳╱台北報導】 中韓FTA簽訂,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著急地說:「拜託政府趕快簽訂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不然台灣塑化業者被排除在「東協加3」之外,現在連中國市場也要輸了。 陳寶郎表示,「東協加3」是東協原始國與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簽訂的合作機制,台灣塑化業與日本、韓國處於高度競爭狀態,尤其大陸是很重要的市場,未來韓國塑化產品進入大陸將逐年調降關稅,台灣則需繳5∼6%進口稅,嚴重影響競爭力。 陳寶郎表示,雖然去年即預期中韓FTA會簽訂,但至今兩岸貨貿協議沒著落,業界相當心急,現在社會氛圍不關心貿易經濟,政府單位也只有經濟部在努力,進度遙遙無期讓業界心灰意冷。 非東協加3 關稅擋道 汽車業者則表示,中韓簽訂FTA後,代表韓製汽車能直銷大陸,對品牌成熟的韓系車將再增添競爭力。反觀台灣,原本汽車產業最好的出路是「日本設計,台灣製造,整車銷陸」,但如今服貿卡關、貨貿沒下文,中韓簽訂FTA後,台灣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愈來愈悲觀。 塑化汽車 削弱競爭力 車廠主管表示,從韓2003年啟動積極廣簽FTA戰略來看,貿易額占韓國全年外貿比重達36.1%,是韓系車在全球市占上揚的主因。台灣雖有65萬至75萬輛整車組裝產能,但因車市近幾年萎縮,生產量約34至35萬輛,產能利用率僅5成,唯一例外的是和泰、豐田合資的國瑞汽車,因外銷中東呈現產能滿載的特殊現象。 車廠主管指出,以台灣市場的小規模,組車廠想存活,還是要靠外銷,但因台灣整車輸出大陸需負擔25%關稅,外銷難度太高,只能繞道去找稅率較低的中東國家。雖然裕隆、中華車這幾年也外銷到中東,但因台灣不具地理優勢,加上須配合原廠布局,若印度、泰國廠未來加入,台灣可能連代工機會都沒有。 繞道中東 失地理優勢 汽車業者表示,台灣能擠進日本車供應鍊,除了品牌與效率優勢外,還有中日、日韓間關係不佳因素,絕對有條件為日系豪華車(例如LEXUS)代工,但最後關鍵還是關稅成本,一天沒解決問題還是存在。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件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黃建中表示,中韓FTA對工具機項目是逐年調降關稅,但不是降到零,最低6%左右,目前台灣工具機輸往大陸的關稅約9.7%左右,中韓簽訂FTA對工具機產業的衝擊並不如想像中嚴重,台灣工具機在世界各地外銷市場正急起直追,預計幾年內影響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