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幹受限多 消費力大打折扣

旺報【記者宋秉忠、陳曼儂╱專題報導】 政府知道常住陸客少已經讓台灣少賺很多錢,但對於「稀有」的陸客,政府卻處處設限。面對台灣少子化趨勢正在衝擊台灣各產業,特別是消費力消失是首當其衝的衝擊,如何讓陸客、陸商或陸幹成為新的活水,待政府鬆綁。 根據規定,陸資投資金額達20萬美元以上,可申請2人來台進行經營管理,投資金額每增加50萬美元,得申請增加1人,但最多不能超過7人。而且,來台常住的陸幹還必須符合學經歷要求,也就是主管或技術人員來台,需具有學士、碩士學位及2年以上工作經驗;或有專業技術證明文件並具5年相關工作經驗。 此外,來台常住的陸幹,其眷屬不能以探親名義來台;陸幹在台灣也無法申請台幣付費的信用卡,只能用大陸發的銀聯卡,他們不僅要承受匯兌損失,還會面對台灣商家拒收銀聯卡。 但問題是,陸幹來台,被扭曲為放寬大陸變相投資移民。但在大陸常住的台商或台幹,都是有消費能力中產階級,他們轉往大陸發展,而台灣的少子化趨勢,正在衝擊內需型產業,從婦產科、小兒科遽減,還有近幾年全台有數萬名流浪教師,每年有逾7000人失業,都可以看出台灣的少子化正在衝擊百業,台灣必須引進觀光客等新活水,才能避免國力元氣大傷,而如何進一步方便陸客、陸商、陸幹在台灣長期消費,成了現成藥帖。但這些設限事涉入出境管理、投資限制的鬆綁,主管機關應該拿出更大的改革魄力。(系列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