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中學境外學習課程 探討山東齊魯文化

歷史課本中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魯兩國、歷代帝王封禪的泰山、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曲阜;國文課本中老殘遊歷的大明湖、才女詞人李清照的故居、小說《聊齋誌異》中嶗山道士穿越的那堵牆;地理課本中的黃河都鮮活地踩在腳下或矗立眼前;靜心中學結合歷史、地理、國文等課程,於11月1日至7日實施了境外學習課程探討齊魯文化學習。

此次的境外學習課程,分為三部分:先備課程、實地訪查、總結反思。在出發前的先備課程,16位參與同學即以山東特色,分為「歷史」、「地理」、「文化」、「教育」四組,分別蒐集資料,進行專題製作;學校雖各組皆派有指導教師,但都屬於輔助性質,將學習的權利,真正的還給同學;在研究報告中,學生自山東歷史的分期、位置、地形、氣候、交通、物產、人口結構、文化名人、菜系與特徵、教育重點與規模,到如何定位山東與預設可能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式,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實地訪查中學校選派了國文、歷史、地理老師隨隊指導,加上當地導遊,隨時引領學生聽周邊的聲音、看周遭的事物、提心中的困惑、想問題的解決,每晚還要做紀錄反思。回校後,16位學生將依據實地走訪的觀察與經驗,檢視先前的專題報告,再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將重點放在兩岸的比較、現狀的分析。

靜心七年級同學丁瑞萱在入班學習後認為對岸學生學習主動,在老師提問後,不論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都勇於表達想法,而從他們回答的內容看,他們在家裡一定都有預習;另外,他們的禮貌也值得學習,不論上課前的「老師好」、下課時的「謝謝老師」都讓人感受到那份誠懇;上課時,也十分尊重老師,該表現時表現、該安靜時安靜;課程中則如靜心選修課有許多的師生互動和活動,充滿活力。

八年級同學陳亮妤做了自我省思:「因為我們不曉得為何讀書,沒有要對未來儲蓄的概念;反觀對岸,13億人都是對手,『從小努力』在他們心中是屹立不搖的信念。可能是我們生活過於安逸,父母給了照護,從來都是舒適圈,從未知道『未來離我們不遠』。」

靜心中學校長唐尚智表示,靜心中學的教育就在以學生為本,提供豐富多元課程與活動,引導他們透過參與體驗,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的素養。所以在國中階段即開設了許多與一般國中不同的必修與選修課程,例如:探索體驗、多媒體配音、STEAM專題、西班牙語、青少年小說、無人機製作、數學桌遊等,而此次境外學習,學校視為一個短期集中式的課程,學校提供基本學科及探索實作活動,引導學生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強化學生通識能力、創造力與行動力,並能自我管理,採取適切行動以自我精進。

更多新聞推薦

基本工資調到30K? 賴清德:徒法不足以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