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名校實習難 多數學生賣苦力

旺報【記者李侑珊╱綜合報導】 今年,大陸大學生迎來史上最長的寒假,許多人都把握機會去實習,為未來的職涯鋪路。但實習管道隱藏著「無形歧視」,名校生才能享有「高大上」的實習機會,至於二、三本的大學生多數只能做和專業無關的實習工作,甚至還有人「賣苦力」。 大陸高考中本科層次按錄取批次劃分為三個批次,一本為第一批次、二本為第二批次、三本為第三批次,二、三本的學生錄取成績不如一本。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來自武漢一所二本大學的王寒說,他的班級中,沒有一位同學找到與所學相關的實習機會,「有個男生去工廠剝橘子,還有女生到工廠當包裝工人」。在校攻讀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他,雖曾到工廠實習,但做的卻是技術工人的工作。 相較之下,畢業自北京某間「211」名校的學生,實習單位大多是「高大上」,包括中央級媒體、國家部委直屬單位、全球十大公關公司等。 陸媒曾報導,某間三本大學要求全校2000多名學生前往一家企業工廠「實習」兩個月。但該校學生說,「實習」根本就是假期工,最後變成「賣苦力」。 在北京一所三本大學任教的的裴少岩表示,以兼職替代實習,僅能讓學生提前鍛鍊人際交往的能力,但無法讓學生累積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