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四大公投結果對藍綠兩黨的三大政治警訊

四大公投結果是「四個不同意」,代表著民進黨政府既有政策得以延續,但公投結果透露的政治意義與後續政治效應,其影響恐怕不小於四項交付公投的政策本身。從公投結果可看出台灣政治版圖的變化趨勢,這對明年一月即將舉行的立委罷免案與立委補選案、明年底九合一選舉,甚至2024總統大選都會產生影響。此外,公投結果也預示了接下來兩、三年內,在美、中兩霸對抗中,台灣民眾與執政者可能選擇的路徑以及策略。

四大公投結果呈現出藍綠政治版圖正在微妙變化。據藍方趙少康等人的指控,是綠營刻意把公投操縱成藍綠對決;藍營更指控民進黨政府利用行政資源宣傳「四個不同意」。不過,政策公投變成政黨對決藍營何嘗沒責任?就是國民黨把四個公投綁在一起,宣稱要用公投「教訓民進黨」、對民進黨「不信任投票」,藉此動員藍營基本盤,進而激出民進黨全力反擊、固盤,展開政權保衛戰。最後反而是藍營自己吃到苦頭。

20211221-《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一席「高雄1個地方決定全台灣人吃萊豬」引發綠營不滿。(趙少康辦公室提供)
20211221-《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一席「高雄1個地方決定全台灣人吃萊豬」引發綠營不滿。(趙少康辦公室提供)

趙少康指控綠營刻意把公投操縱成藍綠對決。其實是國民黨先把四個公投綁在一起,宣稱要用公投「教訓民進黨」。(趙少康辦公室提供)

藍營激出藍綠對決反而吃虧

這次藍綠對決的結果對藍營不利。依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在投票前的11月22日至12月15日做的社會意向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民進黨支持者表示一定會去投票有68%,可能會去的18%,表示不去投票的為14%;相對的,國民黨支持者三項比例依序分別為61%、15%和23%,亦即在雙方積極動員各自陣營後,綠營支持者投票意願高於對手,最終也反應在公投結果上。

各縣市投票結果中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是,幾個民進黨執政受肯定的縣市,結果卻多是同意票多於反對票,包括桃園、基隆和新竹市。不過,就長期趨勢而言,這幾個縣市基本盤的確是藍大於綠;就像長期由民進黨執政的宜蘭,這屆雖然綠地變藍天,但基本盤一樣還是綠大於藍。因此這幾個縣市公投結果並未讓太多人跌破眼鏡。此結果應是證明:政治菁英的個人特質與能力決定了這些縣市這幾屆的執政黨是藍或綠。

相對的,這次公投結果透露的第一項警訊是:即將換屆的桃、竹、基三地,若綠營接棒者個人魅力不若現任者,只靠黨的力量恐難阻止綠地變藍天。這也是新竹市長林智堅與民進黨積極在推動縣市合併升格、要讓林得以再戰保衛政權的主因。

20211114-民進黨14日舉行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副總統賴清德(右)、桃園市長鄭文燦(中)、新竹市長林智堅(左)出席。(柯承惠攝)
20211114-民進黨14日舉行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副總統賴清德(右)、桃園市長鄭文燦(中)、新竹市長林智堅(左)出席。(柯承惠攝)

桃園市長鄭文燦(中)與新竹市長林智堅(左)執政受肯定,但兩縣市公投結果卻都是同意票多於反對票。。(柯承惠攝)

兩個國民黨執政的中部縣市台中與彰化,其公投結果更值得關注。台中只有「公投綁大選」過關,而彰化則是「四個不同意」。這兩個縣市是台灣傳統的搖擺選區,一個是六都之一,另一個是台灣人口最多的縣,兩者一搖擺就牽動全國政治大局,也因此有「決戰中台灣」一說。

中彰投票結果透露經濟選民在轉向

就像綠營執政的桃、竹、基的百里侯一樣,台中市長盧秀燕和彰化縣長王惠美的施政滿意度在全台也屬前段班,所以公投結果難以解釋成是對盧、王兩位績優生的不信任投票。

要解釋這個投票結果,不能忽視一個重要變數:台中和彰化有多個重要的產業聚落,從高端的精密機械、到水五金、輪胎、製鞋以及織襪。而民進黨政府反對禁萊豬與護藻礁兩項公投的策略都是對選民「說之以利」,事後來看,這種論述方式的確打動不少經濟選民的心。不少經濟選民出來投下反對票,或者選擇不投票。

公投結果透露的第二項警訊是:過去,能打動經濟選民的訴求多是「兩岸合」,最著名的金句是韓國瑜的「貨出去,人進來」,但經歷了美中經濟大戰、全球產業鏈重組、中國內部經濟地雷陸續引爆且成長動力衰退,台灣經濟選民關注焦點逐漸轉向台美能否簽訂自由貿易協訂、台灣可不可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民進黨反萊豬公投的論述引發經濟選民擔憂台灣可能被拒在美日經濟網絡之外,這個公投微妙地反應出:處於美中經濟交鋒前沿的台灣,對參加「美國隊」或「中國隊」的態度在轉變。

20211217-國民黨舉行「民主守夜」活動,圖為「核四商轉公投」領銜黃士修發言。(蔡親傑攝)
20211217-國民黨舉行「民主守夜」活動,圖為「核四商轉公投」領銜黃士修發言。(蔡親傑攝)

黃士修炮口對內的戰狼作風讓選民卻步。重啟核四公投最終成了四項公投案中不同意票最高的。(蔡親傑攝)

為什麼重啟核四不能說服經濟選民?一來核災、核廢陰影依然揮之不去,二來比起大潭電廠,重啟核四遠水救不了近火──即使郭台銘警告明年會缺電成真,重啟核四公投若真的過關也無助於緩解未來幾年可能的電力緊張。最後,提案人黃士修炮火四射、不只打綠還批藍,炮口對內的戰狼作風也讓選民却步。重啟核四公投最終成了四項公投案中不同意票最高的。

年輕選民對公投冷陌給了第三勢力機會

這次公投最值得關注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警訊是:年輕選民未積極現身投票。據前文引述的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的社會意向調查顯示,19~29歲受訪者表示一定會去投票的佔37%,可能會去的28%,不去投的有36%;30~39歲回答一定會去投票38%,可能會去24%,不去投38%。相對地,全體受訪者中表示一定會去投票的佔49%,可能會去21%,不去投的為31%。顯然,年輕選民對這次公投關切度遠低於全體社會平均水準。

蔡英文競選團隊12月初舉辦第二場社群之夜,意在催化年輕人關心政治。(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蔡英文競選團隊12月初舉辦第二場社群之夜,意在催化年輕人關心政治。(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蔡英文兩度當選總統都靠年輕選民力拱,但這次公投卻無法動員年輕人投票。(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年輕選民對公投議題興致缺缺,這對兩黨都是警訊。國民黨是攻擊方,顯然他們提出的訴求未激起年輕選民的熱情。國民黨流失年輕選票已久,這次公投依然看不出轉機。而對民進黨而言,蔡英文兩度當選都是靠年輕選民力拱,如今執政黨全面動員催票,還是無法說動年輕選民出來投票,這就得擔心將來要靠什麼法寶吸引年輕人。

相對的,當藍綠都吸引不了年輕選民,就給了第三勢力一定空間,座標較偏右的台灣民眾黨、較偏左的時代力量,或其他小黨,誰能抓住年輕選民的心,就有機會開拓更大的政治版圖。這次公投在藍綠對決的緊繃中,意外地為第三勢力開出一個空間。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民進黨贏4項公投 蔡英文:同不同意都是公民意志展現
相關報導》 趙少康「高雄逼全台吃萊豬」惹綠眾怒 林鶴明反嗆:只有台北人投票才是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