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拯救海洋?從安德魯那盤白鯧說起

船長將漁船開到定點後,漁民在船尾下放魚網。一艘近海漁船出海作業通常是一名船長配兩名外籍漁工,清晨四點左右出門,下午兩三點便可回港。
船長將漁船開到定點後,漁民在船尾下放魚網。一艘近海漁船出海作業通常是一名船長配兩名外籍漁工,清晨四點左右出門,下午兩三點便可回港。

安德魯何許人?他是犯下台灣第一銀行提款機6千萬(約1455萬港幣/188萬美元)盜領案的嫌犯之一。7月17日他在宜蘭東澳落網。他身陷囹圄前的最後一餐,在東澳的小餐廳解決:點了一盤250元(約60港幣/7.8美元)的糖醋白鯧、一碗白飯、三瓶飲料,在媒體強力關注鉅額贓款是否能失而復得的同時,這尾白鯧魚也意外爆紅成為配角。

認出安德魯的警官宋俊良事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這老外「金髮,又點了一條白鯧、一碗飯,看了就很怪。」但這則新聞播出後,不少人看着看着樓就歪了(指偏離主題),因為只要買過海鮮的人心裏必定浮出這個問題:安德魯怎麼可能只花250元,就可以吃到一條白鯧?它僅在平日的價格就是一斤(台斤,相當於600克)700元(約170港幣/22美元)、過年時甚至曾經飆上一斤2000元(約485港幣/63美元)天價。

漁獲捕撈上船後,要馬上進行分類,一些經濟價值高的漁獲趁還新鮮時就要開始著手保鮮動作,回到漁港品質與價格才會高。
漁獲捕撈上船後,要馬上進行分類,一些經濟價值高的漁獲趁還新鮮時就要開始著手保鮮動作,回到漁港品質與價格才會高。

白鯧魚何許魚?它的身價為什麼這麼矜貴,主因即來自其產量急速下跌。根據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漁獲量趨勢圖」,1995年野生白鯧(銀鯧)一度有6978公噸的紀錄,自2002年開始急速下滑,從當年的4182噸,到2006年僅剩919公噸,自2012年開始,在官方登錄的漁獲量趨勢上幾乎趨近於零。各地漁港若有零星捕獲,馬上成為拍賣市場的搶手貨。

「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海洋?」

白鯧魚的命運,相當程度是台灣沿近海漁業的縮影。白鯧由於油脂豐富、口感細緻少刺,又有「昌」字的吉祥諧音,在台灣市場需求量極大,卻因其不食肉餌,很難以「一支釣」漁法捕獲,市面上看到的白鯧,絕大多數都是以流刺網與底拖網漁法捕撈而得。這兩種漁法早已被視為傷害生態、不被鼓勵的捕撈方式。

白鯧在90年代產量下滑,並非個案。根據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研究,1993年後,台灣沿岸「高營養位階」的大型魚減少、小型浮魚增多,平均營養位階(MTL)平均下降速率,竟略高於世界平均值。即便連海洋環境相對健康的東部、澎湖也不能倖免,海大漁科系的另一篇論文研究指出,東部定置網漁業的食物網結構,有逐年弱化之情形;澎湖沿近海的平均營養位階也逐漸下降,高於全球平均趨勢一倍左右。而近年地球氣候變遷,造成海水表面水溫上升,也讓沿岸漁業資源狀況雪上加霜,海洋食物塔結構有日漸弱化傾向。

在七八月淡季,有些漁民選擇捕撈多樣性的魚類來平衡收入。
在七八月淡季,有些漁民選擇捕撈多樣性的魚類來平衡收入。

詳原文:餐桌拯救海洋?從安德魯那盤白鯧說起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