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元宵鬧擺暝 祈求境內平安

馬祖擺暝系列報導2-1(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台北14日電)馬祖在每當農曆元宵節前後,各地廟宇都會舉辦擺暝神明繞境巡行活動,除祈求境內平安,也達到各村交流目的,成為當地特有的春節宗教盛事。

馬祖過年,當地民眾最重視的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時的「擺暝」和「迎神」活動。

「擺暝」翻譯成白話就是「排夜」,指在元宵前後期間,馬祖各村境都會排定不同時間的祭神與迎神日,並在夜晚陳設供品酬神的儀式,源自於早期中國大陸福建福州一帶的村落,相傳至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

一般來說,在農曆大年初四之後,馬祖各村就開始為擺暝準備,諸如廟宇的「社頭」會先挨家挨戶到民眾家中登記收「喜錢」,「喜錢」有時依大喜、中喜、小喜,收取不同金額的紅包,之後去購買祭祀所需的物品;民眾有時也會提供紅燭或酒類等,或是送上喜燈,燈與丁同音,祈求添丁之意或是保佑兒孫平安。

另一方面,各廟宇也會陸續在廣場或廟前,搭起一座座牌樓,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由青少年們組成的鼓板隊,也開始練起馬祖特有的迎神樂曲,各村莊好不熱鬧,善男信女都開始進入「全民戰備」狀態。此時,年節的氣氛才真正熱絡起來。

在迎神前一天,「保長公」會手持酒壺與青竹枝,踏著醉步,帶領數名村丁扛著神明的銜頭旗,並沿路張貼「清潔街衢」紅紙,巡行村境,進行清道任務,主要的意思就是通知街上的孤魂野鬼等要迴避,明天神明要出巡了。

在神明正式出巡時,為首的是高舉寫有祭祀主廟或主神的長棍燈,之後有「保長公」一邊喝酒,另一手以青枝掃街開道,接著是具有威嚴的七爺、八爺負責引導,探視民情、查訪罪惡、驅除妖魔。

在七爺、八爺身上,也都會掛滿一串串的「光餅」,沿途讓人摘食。相傳孩童吃了光餅,頭腦會變聰明,不會再流口水。

在隊伍中,還有數尊「孩囝」神偶與「馬奴」,神兵神將隨後圍繞在主神轎旁,場面熱鬧,一路浩浩蕩蕩,鑼鼓喧天,所經之處,家家戶戶燒香相迎。

在擺暝、迎神當天晚上或次日,接著就「食福」,昔日都由「社頭」負責將祭祀的整頭豬隻與各種祭品,在廟宇廣場現場煮食,宴請貢獻「喜錢」者;但如今「食福」大多改在餐廳舉行。「食福」後,民眾也可以再領一袋「福品」回家,內除了有祭祀的肉品之外,還有橘子及包子,有「大吉大利、包佑平安」之意,也表示在祭禮中分到神明所賜的福氣,為擺暝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馬祖元宵鬧擺暝,展現離島民間信仰的影響力,也成為當地春節最具特色的宗教活動。10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