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多濕熱 腎虛為本血瘀為標

人體內血脂太高,可能引起腦血管、冠狀動脈等疾病。中醫師柯建新表示,高血脂症就是血中脂類含量超過正常值,這些脂類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磷脂、遊離脂肪酸等。從傳統中醫角度來看,人到中年就會腎氣漸衰,五臟六腑精氣漸減,氣血漸虛以致於容易形成血脈瘀滯,但以腎虛為本,血瘀為標。 柯醫師指出,辨證高血脂患者分濕熱體質,常見血脂高、容易煩渴、口乾、口臭、口苦、大便硬、腹部容易脹等症狀,像這種情況可以用荷葉、金銀花、連翹、決明子等中藥材來改善症狀。 痰濕體質平時容易疲倦、四肢倦怠、食慾不振、常有痰、體型微胖、大便不成形,像這種情況可以用陳皮、半夏、茯苓、膽星、竹茹等中藥來改善症狀。 腎陰不足且血脂偏高已有一陣子,患者常自感腰痠腿軟、耳鳴眼花、身體酸痛無力等症狀,像這種情況可以用何首烏、麥冬、生地、沙參、杜仲等中藥來改善症狀。 血脂高且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比較特別,胸口常有痛感、四肢麻木感,可以用丹參、川芎、紅花、蒲黃等中藥來改善。 柯建新表示,為了防治腦血管、冠狀動脈等疾病,就必須有效降血脂,高脂血症患者應盡早治療比較好,中醫除了辨證論治之外,還可搭配一些有助降血脂的中藥材。 中藥材運用在降血脂方面,大致上有五種作用原理,第一,促進腸道膽固醇排泄出體外,以及抑制外源性膽固吸收,這類藥材包括大黃、何首烏、生決明子、虎杖、潘瀉葉。所謂外源性,通常是指非本體因素。第二,競爭性抑制腸內膽固醇吸收,包括蒲黃、綠豆、海藻,這類藥材多半含有植物固醇。 第三,抑制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進行合成,像是澤瀉能夠影響脂肪分解,薑黃可以抑制脂肪酸合成。第四,影響血脂分佈、運轉、清除,像是丹參具有促進脂肪在肝內氧化加強作用,女貞子對於主動脈脂質斑塊具有消退作用,紅花則能減少脂質在肝臟沈積。 第五,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像是麻油、紅花油,含有大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和膽固醇結合成脂,使之比較容易運送代謝和排泄,最後自然減少血中膽固醇含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藥虎杖能夠清熱瀉火、通便解毒,而且含有大黃素,有助減少外源性膽固醇大量進入人體內,臨床發現,虎杖降低三酸甘油脂效果比較好。其他諸如茶葉、金銀花、葡萄葉、芥菜花、大麥根鬚等皆有降脂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