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發堂8年死97人惹議,關於龍發堂你應該知道的5件事

(示意圖;圖片取自pixabay)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知名的高雄市精神療養院「龍發堂」去年7月陸續發生阿米巴性痢疾、結核病疫情。高雄市衛生局昨天(12/4)發表聲明,表示龍發堂近8年來有97名堂眾死亡,數量遠高於其他精神護理機構。

  

衛生局指出,龍發堂陸續發生阿米巴性痢疾、結核病疫情,迄今確定感染人數分別為32例以及6例。去年12月21日已公告「龍發堂為阿米巴痢疾及結核病之法定傳染病流行地點」。

 

說起龍發堂,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會聯想到精神病患,卻不知道為何如此,其實龍發堂與其開山祖師曾經十分出名,堪稱地方上的傳奇。

 

龍發堂源自一名法師

 

龍發堂是其開山住持釋開豐法師於民國59年創建的佛堂;初始釋開豐想助人而收容精神病患,其療養成效頗佳而做出名聲,受託病患日漸增加,終於成為著名的精神療養院。民國6、70年代國內精神醫學還不發達,也無健保補助,眾多精神病患的家屬不堪照護負擔而向龍發堂求助。

 

飽受詬病的感情鏈

 

龍發堂有種特別的療法,將一條名為「感情鏈」的鐵鏈將病況較輕與較重的病患繫在一起,讓他們兩人共同作息、互相扶助。這個方法受到許多詬病,認為剝奪病患的人權,而且有專家認為這做法有病患互相傷害的風險。

 

釋開豐主張用愛心感化病人

 

釋開豐俗名李焜泰,出家後原本在路竹鄉內一處草寮修行,某次收容一名精神病患為徒,細心照料後竟然痊癒,從此託他照顧的精神病患愈來愈多,最後開設龍發堂。釋開豐認為愛心可以感化病人,且他讓病患工作,這樣除了賺取龍發堂的經費,也想讓病患在工作中得到精神寄託。

 

曾成立樂團

 

如上所述,龍發堂會讓病患工作,比如飼養家禽,還曾成立樂團表演,院方主張這樣可以幫助病患建立尊嚴,維持精神穩定。

 

釋開豐過世後塑金身

 

釋開豐在2004年過世,弟子依照遺願進行為期6年的坐缸,但到了2007年有弟子受師父託夢指示將坐缸縮短為3年,於是進行開缸法會。出缸後釋開豐的遺體仍保持彈性,讓許多人驚嘆,最後釋開豐的遺體被做成金身供奉。當時法會還安排一對信徒在釋開豐的金身前舉行訂婚儀式,為安座大典增添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