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人民短視 碳稅政策讓澳洲變天

文/閻亢宗

若發展經濟和節能環保只能二擇一,你會選擇哪一個?這個問題澳洲人最近給了答案,在野聯盟擊敗執政的工黨,某一程度上顯示,澳洲人選擇了前者。

新當選的總理艾博特大選期間便將這場選舉定位為「碳稅公投」,勝選後的第一把火,就宣示要廢除碳稅政策。澳洲的碳稅政策是在吉拉德政府任內實施,針對每年碳排放超過25,000噸的企業、設施,徵收每一噸碳稅25澳元,政策一出國內一片譁然,因為澳洲經濟的最大支柱是礦業,碳稅增加產業的營運成本,不願調整生產模式者,就以裁員為手段降低成本,間接讓勞工成為碳稅政策的犧牲者。

這麼「顧人怨」的政策終於讓吉拉德吃了苦頭,今年六月工黨黨魁選舉,被吉拉德趕下台的陸克文上演王子復仇記,趕走了吉拉德重登黨魁寶坐,碳稅就是吉拉德下台主因之一。

陸克文回鍋後立刻宣布自2014年7月廢除固定碳稅制度,改採浮動碳稅制度,但已緩不濟急,他還是敗給了艾博特,不知道陸克文心中是否會想,艾博特不是打敗了他,而是打敗吉拉德?

但吉拉德推動的碳稅果真如此禍國殃民?答案相反,其實這是一項高瞻遠矚的政策。碳稅目的是希望藉由增加企業排碳成本,刺激耗能產業發展減碳技術及機制,批評者謂碳稅會拖垮企業絆住經濟,但澳洲2012年的經濟成長率達到3.6%,高於前一年未施行碳稅的2.4%,顯見這個批評並不成立。

事實上,碳稅短期雖然對個別企業不利,但長期可使產業轉型,提高競爭力。這個制度也可縮短節能減碳的陣痛期,讓澳洲及早達到京都議定書的減排承諾,對澳洲和全世界的環境永續發展都是一大貢獻。

艾博特贏得了大選,但澳洲卻輸了節能減碳;吉拉德在全球暖化問題上頗有遠見,但卻輸給了短視的人民。

其他國家的政治人物看到這個場景,他們會在經濟和環保之間作何選擇?

(本文作者閻亢宗現為康寧專校助理教授兼學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