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龍燈製作精美 全球搶購

旺報【資料來源:江南都市報(鄧旭敏)】 新年鬧龍燈是流傳已久的民間習俗,寓意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從春節到元宵,民間都會舉行鬧龍燈的活動。江西南昌「城南龍燈」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2008年被列為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華人移居到世界各地,「城南龍燈」這一非物質遺產也走向了世界,由於年輕技工缺乏,傳統技藝的傳承面臨難題,但「城南龍燈」唯一傳人史克濱對傳統民俗市場還是充滿信心。 春節期間,江西南昌青雲譜區城南村「城南龍燈」基地,工人們每天都忙著製作龍燈。「每年都會在這裡買新龍燈,已經10多年了,新年要有新氣象。」南昌市民小羅說,他們村裡鬧龍燈的習俗一直保存,孩子們聽到鑼鼓響很開心,對於大人們來說,鬧龍燈也想討個好彩頭。 美國、歐洲也來買 史克濱說,春節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很好,鬧龍燈相對較多,所以需求量大,「城南龍燈」基地訂單不斷。除了江西省內,福建、浙江、湖南都有很多大客戶,連內蒙古、西藏也有訂單。而隨著華人移居世界各地,東南亞、美國、歐洲的訂單也源源不斷。 雖然「城南龍燈」基地的訂單不斷,但願意做這一行的年輕人卻不多。上世紀80年代,史克濱的父親與村裡的同伴一起到廣州學習龍燈製作技術,回到家鄉後進行了技術改造。10多歲的史克濱就跟著父親,幫著打下手。由於龍燈做得漂亮,當時要史克濱父親做龍燈的人非常多,甚至還有人送肉、送菸求他的父親幫忙做龍燈。 唯一傳人看好前景 如今,史克濱已經從以前的「小幫手」轉為「城南龍燈」唯一傳人,並主要從事龍燈的設計工作。目前,在「城南龍燈」基地,除了當年跟隨史克濱父親的幾名老技工外,大部分都是3、40歲的婦女。 2004年,史克濱將龍燈產業化,並得到了當地文化部門的支援,成功申請了2008年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做龍燈這一行,要看天氣吃飯,而且還是季節性非常強的行業。」史克濱說,龍燈市場受到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但他對傳統民俗市場還是非常看好。也許有一天南昌或江西不再鬧龍燈了,但是中國、世界也還一定有這樣的傳統保存著。此外,如今的龍燈形式多樣不斷創新,滿足了市場需求。在一些高校開設了民間運動課程,國外也有龍燈俱樂部。史克濱說,既然選擇了做這個產業,就要做好,此外對龍燈這一傳統手工藝的愛好,也是讓他不斷堅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