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私校退場機制公開 3月底前宣布首批退場名單

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教育部針對私校退場議題再次招開記者會說明,政務次長陳德華強調,會以不破壞學生學習權益為優先,再來是關注教職員的保障,最後則是退場後,私校校產如何活化利用。

少子化衝擊私校經營,許多學校開始有招生不足的情形,面臨存亡危機。教育部正式公布「輔導私立學校改善、停辦及學校法人改辦」機制,流程為限期輔導改善、學校停辦、土地處分與法人轉型。

如學校遇到以下四種狀況,就須進行輔導:1.全校學生數未達3,000人,且最近二年新生註冊率均未達60%。(宗教研修學院、新設立未滿5年之學校,不在此限。)2.最近一次技專校務評鑑4等或大學校務評鑑,有三分之二以上項目未通過,或系所評鑑時,有三分之二以上系所未通過(3等以下)。3.學校積欠教職員工薪資累計達3個月或未經協議隨意減薪。4.違反教育法規。

技職司長李彥儀表示,符合四種條件之一的學校,須依據現在情況提出改善企劃,由教育部以專案訪評方式,提出教育品質及校務經營之改善建議、教職員工生權益之保障建議,及停辦或改辦之建議等。

如果改善計畫失敗,無法東山再起,即進入停辦狀態,將學生平行移至附近學校或輔導轉學,教職員可選擇退休或資遣,教育部也將另設平台,幫助他們謀職。

許多人關心的是土地使用狀況,例如高額校產是否會落入某個人手上等狀況。教育部表示,停辦後土地處理流程,需與內政部協議,列出流程表。並會與內政部成立平台,進行土地清算變更處理原則。多數學校不知道如何改辦,因此還找文化部衛福部審議是否能改用什麼機構。教育部與內政部設置平台,透過縣市政府處裡其窗口助校做土地變更,但土地變更是地方政府的事,因此兩部將訂立一個處理原則,以不剝奪地方政府權力為原則,且給學校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