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柚子「切賊頭」 中秋習俗漸失傳

▲嘉義縣六腳鄉民邱榮裕「切賊頭」快40年,家裡真的沒遭過小偷,讓他年年中秋夜都落實快斬柚子頭儀式。(呂妍庭攝)

中國時報【呂妍庭╱嘉義報導】 經濟不景氣,宵小猖獗,不少民眾都有被闖空門或賊兒入侵竊取錢財,蒙受損失的經驗。至今嘉義鄉間仍流傳中秋夜斬柚子頭,俗稱「切賊頭」民俗,希望藉由這項月圓之夜才有的儀式,遏止小偷上門。至於有沒有效?已落實「切賊頭」快四十年的邱榮裕說,寧可信其有,至少他家真的沒遭過小偷。 「八月十五夜暝,月娘光光,賊頭,賊頭,切賊頭,一刀切乎斷,賊仔跑光光。」從小就被阿嬤指示要在中秋月圓下切柚子的六腳鄉民邱榮裕說,「切賊頭」儀式在早期十分流行,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切賊頭,就是希望竊賊不上門。 邱榮裕說,「切賊頭不是任何人可以切的,通常由男主人或壯丁負責」,強調擔任切賊頭的人必須是家中一份子外,還規定要在屋簷下,手拿柚子放在門檻上,等念完諺語後一刀斬下,整體動作須一氣呵成,頗有「一刀斃命」快感,如果分太多次才切斷就沒效了。 對鄉土民俗頗有研究的雲林縣文生高中校長呂松林也出生六腳鄉,從小就看阿公、爸爸在中秋節這天切賊頭,讓他很好奇,加以探究才發現這項民俗其實有其時代背景。 呂松林說,早年物質不豐,家家戶戶幾乎都靠務農為生,傳統節氣「秋收冬藏」,一到中秋節過後家家戶戶開始收成、儲糧,卻也引來盜匪、宵小覬覦。基於「有拜有保庇」心理,不知從何時開始,就衍生出切賊頭儀式,一代傳一代下來已行之有年。 呂松林說,可能是當年民眾教育程度不高,才沒有切賊頭的相關記載,多靠口耳相傳,至今嘉義縣溪口和六腳鄉下老一輩仍保有這項傳統,但年輕人對這項有趣的民俗卻很陌生,以至於落實執行防盜賊民俗的人家已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