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補救教學 讓學生反客為主

新光補救教學 讓學生反客為主

【記者李宜霖新竹報導】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新光國小位於海拔1,650公尺的山上,是新竹縣最偏遠也最高的原住民學校,從市區開車得花上3、4小時路程。這個深山小學的教育困境,引進補救教學後,出現一絲曙光。 新光國小地處泰雅族部落,全校共49位學生,新光37位、司馬庫斯分校12位。2012年3月,來自南投的大男孩黃仲一自願來到新光國小擔任替代役,他的同袍都認為新光是沒人要來的學校,他毅然決然選擇為新光服務。 ▲新光國小校長高文良(右)跟黃仲一(左)與全校一同合作,點燃教學的熱情與活力。(圖文/李宜霖) 就讀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的黃仲一,深受教授陳淑麗的影響,在新光協力補救教學跟閱讀扎根工作。他8月初遇見新光國小校長高文良,在黃仲一的牽線下,新光與專長補救教學的永齡基金會搭上了線。 黃仲一說,補救教學是針對弱勢家庭小孩,幫助他們不被環境打敗。教學尊重個別差異、助弱扶貧,老師專業也能精進。高文良訝異地說:「替代役不就替代役,為何他這麼專業?」黃仲一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建議高文良,補救教學可以怎麼做。原本高文良擔心補救教學是不是來做研究,會不會造成學校老師負擔?高文良質問他:「有沒有彈性,會不會很硬?要交很多成果報告?」黃仲一告訴他:「它是有彈性的,是形成性的評量與成長。」兩人一拍即合,與全校溝通磨合,目前有12位老師,加6位行政,共同推動補救教學。 因地置宜的教學方式 黃仲一運用永齡希望小學台東教學研發中心針對原住民生活經驗研發的教材,老師發現非常符合孩童的生活經驗。他說,補救教學重視傳統文化,透過教材,孩童學會閱讀方法,去閱讀自己的文化,建立族群認同感。 ▲新竹後山有4所學校新光、石磊、秀巒和玉峰等國小,約250名學生,新光國小校長高文良希望,除了新光,也期待幫助更多孩子。(圖文/李宜霖) 黃仲一說,一般教材屬於通識教育,有多元層面,孩童學習能力還不強,學習活力會被分散。這套新教材給予孩子系統化學習,學習背景、人物、問題、解決、結果的架構,運用口訣培養孩子認知能力,例如「林」,教孩子念木加木是「林」,森林的林,提供森林情境,教導3棵樹叫「森」,經由理解而學習,孩子更容易掌握知識。 「孩子學不會,一定有原因。」黃仲一強調,教材提供老師教學心法,一旦心法學會,運用到其他教材,也可以教好學生。 永齡的補救很細緻,先為孩子學習能力檢測,了解弱點,發現識字率、閱讀理解明顯不足,擬定學習診斷教學建議報告書。高文良說:「就像處方,了解何處該加強。」高文良跟老師討論發現孩童的學習困難,來自各地的老師以校為家,結合行政及教學,編制專案負責人,由一個專業老師帶領整合。透過黃仲一跟老師們對話,老師也接受研習及培訓。 高文良利用晚上跟老師進行教學對談,討論教學策略、班級經營。老師學習如何幫助孩子,什麼是有效的教學策略,製作符合新光國小的教學模式。高文良說,教學必須反客為主,讓孩子從教室的「客人」變成主人。 守候孩子不遺餘力 新光老師流動率高,高文良非常擔心老師熱情跟專業度的持續,以及新人培訓問題,憂心把老師訓練好,但沒繼續留在學校,新的老師進來,還要重新培訓。 黃仲一去年12月31日退伍後,高文良希望挽留他,告訴他:「制度還沒滿一年,是不穩的。」黃仲一也覺得計畫只推半年還不足,而且他也捨不得這邊的孩子,他認為,孩子需要陪伴,時間拉長,孩子會慢慢成長。於是,黃仲一成為新光國小永齡補救教學專案負責人,進行教學協助,跟老師進行教學對談,推廣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概念。 充滿使命感與教育理想的黃仲一感動地說:「來到這邊就不想回去了,這邊太美、太漂亮,孩子天真、可愛、非常單純、沒有心機,有一顆赤誠的心。」他說,家庭無法照料時,老師的角色更重要,在孩子身上投入幾分,就會回報你幾分。高文良說,眼看著孩子提升學習能力,老師教學更帶勁,孩子的進步,是老師成長的原動力,唯有專業熱忱的老師才能帶起每個孩子。 ▲原住民族的教育向下扎根,孩子是部落永遠的希望。(圖文/李宜霖) 新光國小家長會會長得樂命‧依將(Tgbil.Icyang)的小孩就讀司馬庫斯分校,目前有3位老師授課。得樂命表示,家長非常認同補救教學,從行為跟態度可以看到小孩的成長,小朋友開始喜歡讀書,教室不是管制的所在,而是快樂學習的地方。 得樂命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語言跟小孩對談,讓小孩認知自己是泰雅族的小孩,補救專業搭配上泰雅族的文化內涵,課業跟文化不衝突,他希望透過新光國小的補救教學典範,影響後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