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買保單風險自負時代 來臨

工商時報【彭禎伶】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首度鬆口,保險法明訂保險公司退場時,舊有保單保費及保額可以調整,金管會未來也會朝此方向檢討;金管會也已不斷釋出訊息,保戶選擇保單應該要注意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 保險業財務、業務資訊公開,大約從民國90年開始推動,當時正是市場利率開始走低,壽險業也面臨嚴重的利差損問題,雖然各家公司公布相關財務指標、資本適足率(RBC),但監理機關為避免市場風險,總是提醒保戶「淨值為負、RBC不到200%」都不是壽險公司應退場的指標。 10多年過去,終於國華人壽退場,安定基金彌補了883.68億元,金管會也給了承受國華人壽的全球人壽20年的行政監理寬容,保戶權益在此案中,完全不受影響,無論是安定基金、全球人壽都必須確保舊有保單的條件完全不能更動。 這項案例給了市場「不良示範」,保險業務人員更肆無忌憚的行銷各類保單,更以「烏龍保單」為號召,強調保費最便宜、保障優於所有競爭公司的保單,閉著眼睛都要搶,因為安定基金一定會確保所有保戶的權益不變。 正如立委費鴻泰所說,若放任這些體質不佳的壽險公司放膽賣更便宜的保單、保戶也放膽去買,等於是讓全民埋單,保障這些高利率保單的缺口。 若金管會在拍賣問題壽險公司時,可以允許舊有保單利率調降,則承受的壽險公司整體資金成本會下降,有助解決利差損的話,大家也才有更高意願整併,協助政府解決問題。 但在現行政治環境及易於民粹的氛圍下,沒有接管前要談調降保單利率是很簡單的事,一旦確定某家被接管,保戶最少10~20萬人次時,就算每年要保戶多繳100元的保費,恐怕都比登天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