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聯、中纖產生質EG 搶能源商機

工商時報【記者彭暄貽╱台北報導】 突破上游原料擴產侷限,遠東新(1402)、東聯(1710)及中纖( 1718)相繼改拚布局生質能源,一舉建置生質乙烯原料並擴大自身EG產能,期望藉由生質EG生產生質PET,搶佔汽車內裝纖維素材、衣物纖維、塑膠瓶等新商機。 中纖、日本豐田通合資的台灣綠醇商,使用生質酒精生產生質乙烯、生質EG,年營收貢獻約40億元;遠東新、東聯則合作投資的年產能22萬噸的生質乙烯及60萬噸EG廠,擴大競爭利基。 今年生質燃料的國際市場價格將持續維持高檔,國內業者成本優勢續存,利基穩健發威。 由於遠東新在大陸的大型食品商客戶要求保特瓶的成分中30%來自植物而非石油,因此遠東新與東聯聯手在大陸揚州興建生質乙烯廠,並使用麥桿為原物料,未來生質乙烯可以再加工成為聚酯的上游原料之一的乙二醇(EG),為擴充產能,決定增資揚州東聯石化1億美元,揚州遠紡工業1,900萬美元。此外,中纖斥資40億元建置年產3.6萬噸假燃廠Q2投產,20萬噸的EG新廠預計Q3底完工、試車;屆時,整體EG總年產規模突破50萬噸,達51萬噸,超越東聯,名列國內第二大EG廠。法人推估,中纖今年營運年增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