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業股價本益比高 慎防泡沫化

生技業股價本益比高 慎防泡沫化

台灣的下一個明星產業在那裡?如果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生技類股當之無愧,因為到2013年年底,總計已有82家上市上櫃的生技公司,總市值也達到6294億元,生技產業蓬勃發展。

但另一方面,新藥開發的困難度高,成功率低,生技類股的股價會不會泡沫化,也成為資本市場熱門話題,請看今天的財經火線。

台灣的生技產業,被期待成為繼資訊電子業之後,下一個台灣產業領頭羊,因為生技產業類股的股價,確實是2013年資本市場最大的亮點。

根據生技中心統計,生技類股的總市值,從2008年底的768億元,到2013年底的6294億元,擴張8.2倍,2013年底為止,上市櫃的生技業者總計82家,還有40家在興櫃市場掛牌。

經濟部生醫推動小組主任鄭建新:過去這兩年,資本市場對生技公司非常友善,還沒賺錢,結果股價高,本益比也高。

結算到2013年底,台股上市股票的本益比是18.04倍,整體生技類股的本益比卻高達24.71倍,甚至高於歐美大型生技比的平均本益比21.5倍。

德盛安聯投信副總裁傅子平:國外漲的比較理性,真正在漲是藥證核可之後,銷售很好,才有大多頭行情。

相對的,台灣通常漲在消息面,目前有97種台灣開發的新藥進入臨床實驗階段,還沒有取得任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發的藥證,股價卻非常活潑。

德盛安聯投信副總裁傅子平:漲最多的是新藥公司,他們的價值很難評估,可以說是泡沫,也可以說不是泡沫,因為萬一做出來的話,價值就很高。但是也可能失敗、歸零,就是他的風險。

台灣還有個特殊的情況,就是不管賣麵包的、賣面膜的,反正只要打著生技類股的名號,股價就一飛衝天,連真正的生技業者都擔心炒作風氣太盛,會影響好不容易才萌芽成長的生技產業。

葡萄王副總陳勁初:你是說真正獲利?還是股市獲利?從炒作角度看,反正是賺短線,消費者也不管那麼多。

以胖達人麵包母公司─基因國際生醫為例,依據基因國際財報計算,去年前三季營收有68%是來自於餐飲部門,連帶拖累部份掛牌生技類股,含金度遭受質疑。

生技股股價受到投資人青睞,相對的,也請生技業者珍惜投資人的付託與信任,善盡產品研發與市場行銷的責任,別引發台灣版的生技股泡沫化,否則將斲傷投資人的信任,甚至讓台灣的下一個明星產業光環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