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應急基金之必要

旺報【本報訊】 據外電報導,金磚五國擬籌建一個1000億美元應急儲備基金,中國出資410億美元,巴西、俄羅斯、印度分別出資180億,南非50億。該基金資金來源於各國央行的外匯存底,用以防範各國國際收支或外匯危機,類似區域性的國際貨幣基金(IMF),以加強新興經濟體的「經濟自主性」。 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增強「經濟自主性」成新興國家之間很重要的課題,特別是在發生危機時,如何不再被IMF支配與操控。 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IMF雖向一些國家伸出援手,但貸款條件相當苛刻,包括受援助國必須實行嚴格的財政政策,進行更自由化的市場管理,甚至要在政治制度上進行改革。 馬來西亞是當年受害最深的國家;最近塞普勒斯銀行擠兌危機,再次證明IMF的援助行動往往站在西方發達國家立場思考,本位主義濃厚,而且充滿國際政治算計,無助解決新興國家的燃眉之急。 金磚五國成立應急基金已為擺脫IMF起了頭,也為增強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合作立下典範。必須看到的趨勢是,西方國家本身也深陷金融危機,新興國家與區域性的合作勢必將越來越緊密。 台灣非IMF會員國,在面臨金融危機或匯率市場動盪時雖有4000億美元外匯存底可動用,但不妨思索和大陸及周邊經濟體共組應急基金,或成立金融組織。因為區域性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台灣不能置身事外,必須積極參與。未來再發生危機時,台灣不僅可多一層保障,也能藉由參與國際援助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更進一步加強兩岸間的金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