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品回收賺暴利 法規管不著

旺報【記者簡立欣╱綜合報導】 年終歲末,大陸禮品回收進入旺季,除了傳統菸酒、保健品外,高檔電子產品成為回收店「新寵」,地下交易驚人,知情人士透露利潤高達50%;這個灰色市場裡,業內行規「兩不問」:不問賣主身分,不問禮品來源,官方「兩不管」:工商部門不管,紀檢部門不查,禮品回收成了真空地帶。 《人民日報》記者走訪鄭州街頭,鄭州市科技市場經營蘋果產品專賣店的王先生說:「拿菸酒當禮品?那是小兒科了,現在禮品改送高檔手機、電腦或照相機。」 王先生表示,iPhone 4剛上市時,有人一買就是買了好幾部,而且明說是送禮。「有意思的是,前邊有人成批買,後邊就有人單機回收,嶄新的iPhone 4往你面前一放,包裝完好,配件齊全,問是否能退貨?甚至也不主動問一句『你給我打幾折?』」 3C產品夯 還賺「意外財」 「手機等電子產品到手後哪怕你一次沒用過,也成了二手貨,立刻貶值;東西在外邊轉一圈兒,原封不動回到經銷商手中,賺個一兩千元(人民幣,下同),這美事兒誰不願幹?」王先生說,科技市場好多電子產品回收店都是左手賣右手收,前後賺的差價比單賣產品高得多。 據了解,回收禮品一般按市價40%至50%收購,商家利潤不菲,還可能有「意外收獲」,例如有人將錢、金項鍊等貴重物品夾帶禮品中,收禮者不察就拿來回收,商家收到這種「套裝」禮品算撞大運,業內稱「淘金」。 禮品回收市場需求很大,經營此項業務需要什麼條件?一位經營此業務多年、已轉行做餐飲的王老闆說,只要不公開出售回收來的禮品,就不用辦理任何手續。 灰色地帶 法規似有似無 商家回收來的禮品最終還是要流回市場,除了一小部分賣給普通消費者,更多要靠特殊渠道售出。弔詭的是,回收來的禮品多是管制商品(如菸草),大型超市或正規商店要有詳細單據,無法出售這類商品;反倒是不以出售商品為主業的大飯店或酒店,常常搭售此類商品。 禮品回收亂象令人憂,又該由誰來管理?行經鄭州市一家菸酒店,門口大剌剌放著「禮品回收」牌子,但該店營業許可證上根本沒有「禮品回收」這一服務項目。 鄭州市工商局文化路工商所一位負責人說,按照規定,經營者從事營業許可證以外的業務,都是違法行為,那些掛著銷售菸酒招牌的個體工商戶回收菸酒顯然是違法的。 該負責人表示,現行法規沒有明確規範禮品回收,且多數經營者都比較隱蔽,很多回收店轉戰網絡甚至跨地域交易,查處難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