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色科技催生 LED頻閃標準法規

工商時報【蔡武穆】 LED照明應用逐漸普及的過程中,民眾大都僅注意到LED燈關於能耗色溫、演色性、配光曲線等等問題,而忽略了LED燈具可能造成的生理問題,像最近非常熱門的抗藍光眼鏡,就是希望過濾LED背光或照明在藍光波段的高亮度,降低黃斑部病變的機率。 此外,LED在成本的考量的設計下,捨棄掉transformer,因此在交流電源供電情況,很容易產生的閃爍(Flicker)或頻閃效應(stro boscopic effect),業界為了簡化常統稱為Flicker現象。若產品是銷售到50hz供電國家或是燈具搭配傳統調光系統,更會劣化此問題。閃爍及頻閃效應的產生原因一般是由於光源隨時間快速而週期性的跳動。頻率在60hz頻率以下,人眼都能覺察到光源的閃爍而且敏感與頻率有關,稱之為閃爍Flicker。而高於60hz以上,雖人眼無法察覺,但若物體運動或轉動頻率跟光源閃爍頻率相同(或是倍數關係)時,物體好像靜止不動。這就是頻閃現象,頻閃造成的錯覺,容易造成公安意外。 長期在此光源下,容易引起人員疲勞,嚴重者造成人員頭痛、心悸及眼睛傷害。國外的醫學研究也有觸發癲癇發作的情形。另外,大眾常用手機作為生活紀錄,當頻閃問題嚴重時,拍攝下來照片就會看到一明一暗條紋,影響LED到商業照明的推廣。目前已有許多廠商研究透過驅動IC或LED電路的改善,希望降低閃爍及頻閃的問題。但是之前市場上並無任何儀器可量化此問題程度。 因此,波色科技開發Flickerscope系統,希望能讓終端用戶、燈具廠商、LED及驅動IC有一共通的量測量化系統,減少對產品頻閃問題的爭議,而且也不斷根據國際IES、ASSIST、Energy star等最新的標準,導入此系統中,希望藉由Flickerscope,能協助廠商改善LED頻閃的問題。波色科技也聯合工研院量測中心積極推動制定LED閃頻標準法規及校驗方法,希望提升LED照明產品的品質。(本文由波色科技總經理王科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