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數位風潮 法國書店風景美麗如昔

法國一如以往,特立獨行。面對電子書大舉搶市,英美兩國的獨立書店無力抵禦,兵敗如山倒,法國書市卻仍神采飛揚。法國有 2 萬 5 千家書店,街角一家倒閉了,對面馬上又有另外一間準備開張。2003 年到 2011 年,法國書籍銷售成長 6.5%。

《紐約時報》報導,法國電子書僅占一般消費者出版市場的 1.8%,美國則高達 6.4%,法國人與書籍之間的愛,綿延百年之久。

「在法國有兩樣東西絕對不會被丟棄─麵包與書。」XO 出版集團所有人 Bernard Fixot 表示,「在德國,音樂家備受尊崇,在意大利是畫家。至於在法國,享有至高社會聲譽的創作者,是作家。」

實際一點來看,政府干預是更關鍵的因素。在由自由市場主宰的英語系書市中,法國以限定價格顛覆規則。自 1981 年法國通過「朗法案(Lang Law)」以來,法文書籍價格就受到管制,書商要想從出版商拿到訂價 5% 以上的折難上加難,即使零售巨擘亞馬遜也不例外。

去年法國出版商萬分驚恐的看著美國電子書大肆吞食印刷書市場,他們成功遊說政府針對電子書價格進行管制,出版商因而能夠決定電子書的售價,任何補貼都被禁止。此外,還有許多政府資助的機構提供欲開設書店的國民高額無息貸款。

法國獨樹一格的書店風景,這幾天在巴黎卻微微變了調。

專門販售英語書籍的書店「村聲」(Village Voice)已有 30 年歷史,但在下個月即將走入尾聲。大衛‧謝達利、蘇珊‧桑塔格、瑞蒙‧卡佛、唐‧德里羅等等影響當代思潮至鉅的作家,都曾在這家書店內演說、朗誦。他們的聲音依然在書香之間迴盪,然而村聲終究不敵大打折扣戰的亞馬遜以及電子書的銷售,黯然歇業。

週六,數百名熱情書迷擠進書店,狹窄的街道上滿是悼念書店之死的群眾,這場最後的派對,還有虧損的幽魂盤桓。

「我要你們知道,你們的光臨,你們坐在漆黑侷促的小書房內與我暢談,聊書,聊工作,聊生活,對我來說是多麼珍貴的恩典,」村聲創辦人 Odile Hellier 說著,「我會非常懷念那些時光,我只希望,會有另外一個幽暗的小空間讓我坐下來,分享我的想法。」

法文書籍書店 L’Usage du Monde 可能會是 Hellier 最理想的棲身之處。店主 Katia 和 Jean-Philippe Pérou 獲得來自法國文化部和巴黎地方政府的補助,以及創作書店發展協會的無息貸款。「如果沒有補貼,我們無法開店,」Katia 表示,「如果取消價格管控機制,我們無法存活。」

法國書市被保護在溫室中,尚未受到嚴重侵襲。然而許多預測指出,法國遲早都得接受市場力量的挑戰。儘管街角書坊的魅力仍存,2011 年法國書籍網路銷售還是占了 13%。

Google 本月宣布與法國出版商協會和文人協會(Société des Gens de Lettres)達成協議,出版商將提供作品的數位版本予 Google 販售。但法國和多數歐洲國家的電子書銷售遲緩,部分肇因版權糾紛。

法國文化部 3 月發表一份 59 頁的報告,針對延緩印刷書籍銷售下降提出建言,包括限制書店房租的增加、成立書商應急基金、增進出版業和政府之間的合作。這份報告下的結論是:「經營一家書店,像在打一場搏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