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事務委員會 卡謝堵蔡?蘇營:明年端出成果

難得同桌 ▲前副總統呂秀蓮(左)與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連袂出席新北市民主里長聯誼會,二人愉快地相互敬酒。(唐嘉邦攝)

中國時報【鄭閔聲、朱真楷、簡浩正╱綜合報導】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出爐後,黨內炮聲四起,前扁辦主任陳淞山昨日表示,該委員會不僅是要「卡謝堵蔡」,更是對大陸方面釋放出相當程度的「惡意與敵對」,封殺原本已露出曙光的「民共交流」契機。但親蘇人士強調,蘇貞昌既然決定自己扛起責任,就不可能不把事情做好,預計明年初情勢穩定後,自然會逐一提出具體成果。 蘇貞昌昨日參訪花蓮七星潭社區時表示,黨內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是整合大家意見的結晶,不等於向中國靠攏,所以沒有所謂退讓的問題。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昨晚參加「民主里長聯誼會」成立大會,面對媒體詢問是否願意受邀擔任中國事務委員時表示,只要對黨發展有益,她都樂意配合。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昨天力挺蘇貞昌決策,他強調,出掌中國事務委員會者必須化解歧見,而非製造爭論,若無法整合眾人意見,「論述再美,都是枉然」。因此,柯建銘認為,由蘇主導中國事務,「是符合黨內生態的最大公約數。」 「坦白說,這種委員會不設反而還比設好」。陳淞山指出,蘇貞昌之所以要籌組中國事務委員會,目的無非是希望向對岸傳達善意,促進雙邊良性交流互動。 陳淞山說,但現在的情形是,該委員會的功能「只對內、不對外」,名稱則是拒絕採用較為中性的字眼;而召集人人選,更是放棄與大陸互有信任基礎的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效果大打折扣,未來很可能會形同虛設。 新潮流系大老洪奇昌則說,當初蘇貞昌在競選民進黨主席時,曾表示會打造出內、外功能兼具的中國事務委員會,結果現在卻只定位為內部協調整合平台,而非民共交流機制,功能確實太過限縮。 對於謝長廷訪中引發黨內不同意見,柯建銘表示,「憲法各表」是謝獨樹一幟的論述,有其獨到之處,但他也批評謝長廷「忠誠考核」式的祭祖揮淚,以及近似「憲法一中」的言論難以獲基層支持者接受。 柯建銘指出,就連馬英九對政治談判議題都小心翼翼,若謝長廷在凝聚黨內及國內共識前,就貿然與對岸論及政治議題,恐將令中國得以「挾民逼國」。 柯建銘認為,未來中國事務委員會應借力使力,要求立法院恢復跨黨派兩岸監督小組,參與並監督馬政府的兩岸談判,透過成為兩岸談判中的「局內人」,才能避免國民黨壟斷兩岸談判話語權,也能讓人民感受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務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