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債法修正 陳冲籲共體時艱

行政院會今天(22日)通過公共債務法修正草案,在債限不調高的大原則下,未來包含桃園在內的「6都」將以自籌財源、賦稅實徵數、人均負債、面積等相關指標爭食舉債大餅。行政院長陳冲表示,公債法修正版本督促各都強化自籌財源、發展有自償性的公共建設,將可有助於長期財政健全。在政府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希望地方與中央共體時艱。 行政院會22日通過公債法修正草案,將中央、地方舉借的1年以上公債未償餘額預算數,從合計不得超過前3年國民生產毛額(GNP)平均數的48%,改為不得超過前3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0%。修法後,中央政府債限為41.2%,直轄市總債限7.25%,縣(市)為1.43%,鄉(鎮、市)為0.12%。財政部次長曾銘宗:『(原音)總債限的計算基礎由GNP改為GDP,和國際接軌;總債限不變,基本上總金額不變。』 本次修法也增訂包含準直轄市桃園縣在內「6都」的債務存量上限,根據各直轄市主張的有利指標,包括賦稅實徵數、人均負債、面積等相關指標分配,台北市新增債務上限比率為0.22%,高雄市、新北市為0.15%,台中市、台南市為0.1%,桃園縣為0.1%。 行政院長陳冲表示,公債法修正將督促各都強化自籌財源、發展有自償性的公共建設,有助於長期財政健全。雖然各都不可能全都滿意,但行政院版本已是考量各種因素後最理想的版本,他呼籲大家共體時艱。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轉述:『(原音)政府財務問題根本解決之道在開源節流,當前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的財政其實都相當困難,大家都必須要共體時艱,共同朝健全財政的方向來努力。』 根據財政部日前試算的結果,台北市可舉借的存量債務空間將自新台幣2,692億元大幅減為855億元,受到的衝擊最大,其他各縣市的金額則都有增加。不過,財政部次長曾銘宗並未在院會後記者會進一步公布相關試算結果,只強調相關數字「都是浮動的」,未來6都需要透過增加稅收等方式增加自籌財源,以爭取舉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