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數位藝術節 「超神經」登場

台北數位藝術節 「超神經」登場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第8屆台北數位藝術節15日將於松山菸廠登場,策展團隊以「超神經」為題,集結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呈現當代社會受全球化和數位化影響甚深的關係。來自阿姆斯特丹的創作團隊將居民日常使用電力、水資源等狀況以數位化呈現,探討能源問題;北藝大的學生以twitter社群網絡的留言作為資料分析,呈現台灣人好於討論負面情緒的現象。 (上圖)就讀於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的蕭麗綺,將拜倫一首關於「美」的詩作中所出現的關鍵詞彙找出反義詞後並置於字句中,再透過twitter的偏好統計資料讓詞句選項浮動,突顯出網路社群凌駕於個人之上的意義選擇。(圖文/楊子磊) 台北數位藝術節自2006年創立至今已8年。今年展覽共分10區,包含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超神經〉、台北數位藝術獎入圍展、K.T.科藝獎、2013魔幻動畫獎、國際交流駐村創作展等。 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今年以「超神經」為主題,策展人邱誌勇表示,自1990年開始,人類生活受全球化和數位化的主宰越來越深,無論政治、經濟、文化等面相,都需透過巨量、龐大的電腦資料呈現,因此「資訊數位化」以及「資料庫美學」逐漸成為數位藝術領域的重要創作方向。 此次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超神經〉共有5項作品,有蒐集室內電話撥打訊息和路徑的《紐約信息交流》、以wordpress.com個人部落格資料呈現情緒的《脈動》、擷取舞者動態影像表現其創作過程的《動態意識感應》等。 用資料視覺化分析能源 其中有為了解決交通堵塞問題而創作的《阿姆斯特丹現狀》,邱誌勇指出,該團隊透過蒐集居家和動態能源的使用軌跡,將資料視覺化,除了可紓解城市交通狀況外,政府也可藉此了解能源的分配狀況。 ▲蔡昕融的《移動風景[s]》讓觀眾透過旋轉展場中設置的轉輪,來移動螢幕上擬仿搭乘火車時窗外的橫幅景觀,展示人類帶來的工業化與現代化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深遠影響。(圖文/楊子磊) 被削弱的個人意識 今年台北數位藝術獎入圍展共有12項作品。現讀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大四的蕭麗綺,有感於個人意見的表達透過社群網絡的傳播無遠弗屆,卻出現個人意識被削弱的情況,因此創作出《他在美麗/醜陋中行走》作品,她以twitter作為資料分析庫,挑選出詩人拜倫在一次舞會邂逅霍頓夫人所寫下關於美的詩句,結果發現,比起「美」,大多人比較喜歡討論「醜」,比起「單純」多數人喜歡討論「混亂」,社群使用者對於負面字眼比較感興趣。 除此之外,今年入圍台北數位藝術獎的蔡昕融創作《移動風景[s]》,將從小生長的桃園工業區狀況,透過360度環型影音互動裝置呈現,觀者可以透過轉盤裝置互動,進而了解當地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