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歐經貿協定取決區域政治關係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台北特稿)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群眾占據立法院議場,國內外關注,分析歐洲聯盟的政策立場顯示,台灣宜理性面對大陸,克服來自中國大陸的挑戰,否則很難全球布局。

歐洲議會(EP)力挺台歐洽簽經濟合作協定(ECA),去年10月通過台歐經貿關係決議文,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的評估,就「市場潛力」及「與歐盟競爭對手洽簽FTA」這兩項指標,台灣符合歐盟可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標準。

儘管如此,台歐洽簽ECA仍停留在只聞樓梯響階段,關鍵在於歐盟顧及中國大陸方面的反應。

即使兩岸簽定了ECFA,歐盟執委會貿易執委辦公室仍堅持,推展類似如ECA的協商,首要條件得評估台灣在區域內的政治關係,並說,歐盟要避免操之過急,損及兩岸關係,或置歐盟於兩岸關係風險中。

顧及中國大陸反應,執委會說得委婉,而歐洲議會對外政策總署(DG EXPO)在去年10月公布,題為「台灣經濟情勢邊緣化的風險暨與歐盟貿易關係」的政策簡報,則說得直白。

這份簡報指出,北京不反對台灣與紐西蘭及新加坡簽ECA,極可能因這兩個國家與北京先簽了FTA,而歐盟與中國大陸至今沒簽任何貿易協定。

另有提案建議台歐可先談門檻較低的雙邊投資協定(BIA),部分歐盟商會視BIA如砌磚,可促成更全面經貿協定,但目前仍僅止於民間商會拋議題的階段。

歐盟政策立場與專家學者的分析論點在於,台灣積極拓展與世界經貿接軌,必須先克服來自中國大陸的挑戰。10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