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存底配置 黃金、人民幣受矚目

工商時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台灣外匯存底突破4,00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四,其中外匯存底資產組合中是否應提高黃金、新增人民幣,廣受國人關切,相關人士指出,外匯存底關係台灣對外貿易和央行投資收益,在金融海嘯後,央行外匯存底幣別已較過去多元化,待完成兩岸換匯機制(SWAP)後,也考慮納入人民幣。 據了解,針對外匯存底的外幣比重,央行仍三緘其口,不過,立委提及,央行對於納入人民幣保持正面看待的態度,僅再三強調,須等到兩岸SWAP換匯機制建立,才能成真。 央行官員解釋,因人民幣目前屬於管制貨幣,不能自由流通,因此在簽署SWAP前,央行不可能持有人民幣,將來「則要視人民幣開放程度而定」。 央行並未公布外匯存底各幣別比重,以往因為美元重要性高,因應貿易需求,一般預料,外匯存底美元比重約達7成;但據了解,在金融海嘯後,考量外匯存底收益和穩定性,央行已逐步調整過去「美元獨大」的模式。 據悉,現階段外匯存底中,美元約僅占約6成,歐元則有2成,日圓1成,其他1成是瑞士法郎和日圓等雜幣。 相關人士表示,依照央行外匯存底多元化的策略,將來納入人民幣後,考慮實用性和國際環境等因素,很有機會取代歐元,成為美元之外的第二大持有幣別。 相關人士指出,除了人民幣,現在是因為歐債危機,讓各國持有歐元的意願降低,如果歐債能順利整合出解決辦法,美元比重將會進一步下滑,包括各新興國家積極買入黃金,也是為了降低美元對外匯儲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