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未控B肝 寶寶易成帶原者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30日電)寶寶接種B肝疫苗,就可以跟B肝說拜拜了嗎?最新研究認為,如果媽媽B肝帶原且病毒活躍,寶寶仍可能從母體垂直感染到B肝。
馬偕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王豊裕今天發表研究指出,產婦為B肝e抗原(HBeAg)陽性、或表面抗原(HBsAg)高濃度,寶寶即使接種疫苗,若未能出生24小時內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將來可能成為B肝帶原者。
這類型孕婦分娩出的新生兒,若未能在出生24小時內即接種B肝免疫球蛋白,則表面抗原陽性率將飆升至19%;產婦為e抗原陽性者,則新生兒的表面抗原陽性率更高達29%。
王豊裕解釋,e抗原陽性代表B型肝炎病毒的複製活動,是一種B肝病情控制指標,表面抗原陽性代表人體感染了B肝病毒,終身帶原,女性會從母體垂直感染給新生兒。
他說,B肝帶原者應定期檢測肝功能,生育年齡女性在治療肝炎時,應考慮選擇不妨礙胎兒的藥物,如果孕期沒有控制病毒複製,寶寶即使注射免疫球蛋白抑制病毒,仍可能「中鏢」,寶寶出生後愈快注射免疫球蛋白愈好,最好在出生12小時內 。
在這項長達10年追蹤8900人的大規模研究中,生母為B肝e抗原陽性或表面抗原高濃度者,子女表面抗原陽性率平均達15%,是一般人的12.5倍。生下B肝帶原孩子的B肝帶原媽媽,約有2到3成是寶寶出生超過24小時,才施打免疫球蛋白。
台灣在民國70年代實施新生兒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如產婦為B型肝炎帶原者,且e抗原陽性或表面抗原高濃度者,新生兒屬於「B型肝炎帶原高危險族群」,還應於出生24小時內加打B肝免疫球蛋白。
馬偕醫院副院長、資深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施壽全表示,政策實施20多年來,新生兒從母體垂直感染成為B肝帶原者的比率,已由90%大幅降為10%,這1/10無法獲得保護者,推斷可能是母親病毒量較高所致。10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