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商周牛奶報告 專家:內容不足採信

商業周刊牛奶報導引發爭議,衛福部今天(29日)表示,昨日已經召開第二次專家會議討論,會中專家認為,商周的檢驗報告「不足採信」,無法證明牛奶中含有抗憂鬱劑、避孕藥等代謝物。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更直言,商周的報告完全錯誤,刊出報導相當不負責任。 為了釐清商周牛奶檢驗報告的問題,食品藥物管理署昨日晚間召開專家會議,會中也邀請商周副總編輯劉佩修、實驗者銘傳大學教授陳良宇以及農委會共同參與。 食藥署29日表示,會中專家認為,因為檢驗方法的問題,檢驗結果不足採信,認為這只是一個初步研究,不能證明牛奶中有抗憂鬱劑、避孕藥、止痛藥等代謝物。姜郁美說:『(原音)我們認為他只是一個初步的研究,他使用在判讀要有更高的要求,其實陳老師自己也說,它是一個初步的研究。』 食藥署不願公開與會專家的姓名,不過商周日前曾經攜帶完整報告請教師大教授吳家誠。吳家誠表示,商周的檢驗方法完全錯誤,好比要開計程車到上海一樣,不可能。 吳家誠說,陳良宇利用「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將牛奶放入高溫攝氏320度中,牛奶早就變質,應該利用「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LC/MS/MS)」,以常溫進行檢驗。吳家誠說:『(原音)那個方法根本就不應該用,這沒有什麼好說的。一個牛奶放到儀器裡面放了很長的時間,10幾20分鐘,在儀器裡面承受了最高的溫度達到(攝氏)325度,那牛奶不分解嗎?那牛奶不變質嗎?分解之後這個產物算什麼呢?』 他也痛批,商周與學者草率公布資訊,傷害消費者、廠商與酪農,相當不負責任。 而依據食管法規定,公布食品衛生檢驗資訊時,應同時公布檢驗方法、檢驗單位及結果判讀依據。不過,商周始終沒有對外公開檢驗實驗室。面對媒體詢問,姜郁美表示,商周已經以密件的方式告知食藥署,確認該實驗室不是食品檢驗認證的實驗室,至於詳細資訊,食藥署不願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