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彥:自然數學社會好 特定基因發功
中國時報【胡清暉╱台北報導】 甫獲第三次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台師大科教中心主任張俊彥因研究刊登在《紐約時報》,他感到很意外。他說,台灣的教育大多透過考試結果、量表推測學生的學習成效。他的研究是希望透過基因、生物標記,更瞭解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對於自己的研究被國際知名媒體《紐約時報》引用,張俊彥表示非常高興,並把訊息刊登在臉書,和親友分享。他目前持續進行後續研究,將整合基因、認知、腦神經科學、教育等跨領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張俊彥說,人體約有三萬個基因,COMT-158基因可能和學習有關,COMT是一種促使大腦物質中「多巴胺」回收分解的(酉每),分為三個變異點「MET-158/MET-158」、「MET-158/VAL-158」、「VAL-158/VAL-158」。 他說,過去文獻認為,三者中以「MET-158/MET-158」在工作記憶、語言智商表現較佳,但他們的研究發現,帶有「MET-158/MET-158」基因型的學生,國中基測成績自然、數學、社會三科表現,顯著不如帶有其他兩個基因型學生。也就是說,具有基因優勢未必就會有好的學業成就,後天環境、學生抗壓性也可能導致「基因好卻考得差」的結果。 張俊彥表示,研究成果後來被美國兩位暢銷作家Po Bronson、Ashley Merryman看到,想在《Top Dog:The Science of Winning and Losing》書中引用,半年前寫電子郵件給他,他還以為是詐騙集團,上網查了之後才確認。 張俊彥說,他已在《紐約時報》網站看了這篇報導,兩位作者很用功,除了他的研究,還報導了其他研究,例如飛機駕駛員進行模擬訓練愈多,抗壓性愈好。 張俊彥指出,他持續和多所大學、醫院合作,去年對一百多位十八歲至二十歲大學生進行BDNF基因研究,初步觀察,視覺記憶好的人,通常聽覺記憶較差,反之亦然。這項研究也已發表在國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