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政專訪(下):多用email溝通取代公文往返

到底「雲端生活」對大家有什麼好處?從google到政府兩個截然不同的單位,政務委員張善政會為帶來哪些新做法?Yahoo!奇摩新聞帶著網友問題專訪張善政,他如何把國際企業經營思維帶進政府?

Q3 網友「Tracy Liu」:請問台灣發展雲端的優勢在哪?我們最大競爭者是誰?請敘述一下你理想的雲端日常生活是什麼情景?

張善政:我覺得現在雲端都在講做server(伺服器),做硬體的股價就漲,但是從來沒有人提到某個做雲端的軟體公司很夯,國內軟體公司沒有,服務公司更沒有。我切入IT一直都是從應用面來看,我覺得硬體就是底層的工具,長期來講雲端也是這種邏輯,如果一直抱著硬體不放,最後只是會變成PC的結果。

我有跟馬總統有特別提到,希望對於特別重要的系統,馬總統能關注支持。我的意思是說,有些軟體真的需要部會首長適度關注,願意支持底下的資訊單位,給足夠的資源、編足夠預算。各部會都有發展雲的空間,但創意不能全來自於我,我只是拋磚引玉而已,舉例來說:

‧醫療雲:比如我要換醫院,病歷怎麼辦?X光片怎麼辦?其實病歷電子化、病歷互傳已經講太久了,先撇開醫院間的競爭因素、醫生的心裡因素,如果能把病歷放到雲端,可以是所有醫院共通,就解決了這問題。

‧農業雲:如果農民真的願意多花一點心思,不要去弄農藥,弄得非常環保、有機,這事情若能被消費者知道,而願意多花點錢去買他的東西,對農民是有獎勵作用的。但是如何被外面知道?要靠ICT(資通訊)。例如,我在宏碁時做過一個計畫,在后里一個番茄農場架攝影機,把這些影像用Wimax無線傳輸到後端,當賣場消費者問說,這產品真的這麼被照顧嗎?賣場就有一部電腦可以立刻看到產地影像。

‧文創雲:我在國科會當處長時,曾啟動一個「數位博物館」計畫,可以讓80%的人不用來博物館就能看到,讓真正想來現場看的人可以不受到太多人打擾。那時候博物館人員認為這樣不行,因為有編預算,要達到收入目標,我跟他們講說不要這樣想,羅浮宮的收入大部份是來自於紀念品,而紀念品的收入大部份來自網站,根本不用去羅浮宮買。也就是說如果網路做得很好,大家不用來台灣,在網路上就可以買翠玉白菜的複製品不是很好嗎?這又是另一個觀念,我講這例子就是說還有很多空間,各部會應該自己去想。

農業部的CIO資訊最高主管,要想些IT在農業上的應用;內政部要想一下IT在治安上的應用,各部會自己的CIO都要對業務非常了解,重點是去推IT在自己業務上的創意空間,而不是管管email就算了,把各部會IT部門角色拉到與部會業務有密切關係,基本的網路和電腦維運都可以委外。

Q4. 網友「Sandy」:未來上任之後,相較於Google開放的工作文化,在政府單位做事可能會受限很多,您如何看待這樣的挑戰和改變?4年後,想做到的改變又是什麼?

政府文化我是有心理準備,但我希望接觸的機關是好一點的。我用email溝通的比例會盡量多一點,因為我覺得email溝通比公文簽報更活一點,公文簽報是最後的程序,溝通應該是在先前email上就溝通好,所以我不希望有公文簽報沒通過被退回去的狀況。

我自己心態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進入政務委員,我希望能更了解業界,生技、綠能等都去摸一下。我不忌諱跟業界打交道,我覺得業界是我們國家的能量,把業界力量發揮出來是很重要的,這樣政府就不能到處把線畫得很清楚。

所以我猜未來大家會質問我有沒有圖利誰,我端出的政策可能也會被外人質疑,但我希望業界是站在我這邊,因為我做什麼事情都要替他們想。如果有一個幸福指數是對於業界的,我希望這指數在這4年是可以突飛猛進,但目前沒有這些衡量機制,至少希望目前有些負面聲音可以慢慢少,正面聲音慢慢變多。

更多政務委員張善政的完整專訪QA,請見張善政專訪(上):解決電信費問題,先讓消基會端出公正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