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鬼打牆藝術 寫天書、玩文字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1987年至1991年,中國藝術家徐冰造了4000多個看似漢字、實非漢字的假字,他以嚴密的邏輯與結構編排,並由活字版編排印刷編纂成《天書》。《天書》看似文字、卻不具文字傳達訊息的功能,凸顯一種荒誕性,因而1990年代初在西方學術界引發熱烈討論,徐冰也因而成功踏上歐美藝壇,這件成名代表作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創造假字凸顯荒誕性 由台灣藝評家王嘉驥策展的「徐冰:回顧展」,歷經兩年籌辦,網羅1975年迄今22組代表作,包括奠定其成就的《天書》與《鬼打牆》,及以文字發展的觀念之作《英文方塊字書法與教室》、《轉話》,和在國際受邀創作的主題作品《煙草計畫》、《何處惹塵埃?》、《背後的故事》等,而這也是徐冰在國際間第一個大型回顧展。 耗時4年完成的《天書》竟然無法閱讀,當時保守派批評是「鬼打牆藝術」,徐冰乾脆以「鬼打牆」為他另一件巨大的「版畫」藝術命名:拓印北京金山嶺長城。徐冰和學生、友人與當地農民,以一個月的時間拓印一個烽火台的三面與一段城牆,北美館大廳即布置這件拓片畫面,實際長度加總長達32米。混雜自然風侵雨蝕和人為歷史構築的長城,雖然無字無語,表面痕跡宛如一本「無字天書」。 創作40年,徐冰自述:「活了大半輩子,一直都在做創作。回頭看這些作品,它們像鏡子,照見自己。」徐冰祖籍浙江,1955年生於重慶,長於北京。198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邀請,以榮譽藝術家身份移居美國,長期活躍歐美,在國際間多次獲獎,1999年獲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理由是徐冰的「原創性、創造力、個人方向,連同他對社會以及在書法和版畫藝術上的貢獻力。」2007年返回中國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迄今。 《地書》由符號寫成 徐冰常藉由文字思考人類境遇課題,除了像字又非字的《天書》,還有像「配種專家」創造出的「英文方塊字」,硬是讓中英文兩種截然不同系統的文字「雜交」出另一種四不像的新物種,是他初到美國生活、遭受語言表達的挫折的「文盲」處境。至於《地書》則是截至目前世界上無需翻譯的一本書,因為全是由符號寫就而成的故事書。徐冰自述,這可能與幼年時,母親因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系工作繁忙,經常將他「關」在書庫裡,讓他日後的創作,多與「書」脫離不了干係。 激活傳統才形成意義 接著他又歷經1950年代的文字改造、漢字簡化運動,面對多次新字的公布與舊字的廢除等特殊現象,徐冰心中認定:「原來文字是可以『玩』的。」 「藝術家像是作品與社會文化之間的傳達體」,徐冰自述創作「滋生於中華文化自身的土壤」,並緊扣時代脈動,「我們這代在中國長大的人,整體付出的有關社會主義制度嘗試的方法與經驗,以及學習西方的經驗,這些優質與盲點交織,構成我們特有的養料」,他說,「長期在西方世界工作,身上攜帶的東西會被擠壓出來,從血液、性格、核心基因有的東西,最後被作品呈現出來。傳統必須激活,才可能在當代形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