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學習共同體」 思考得到自己的答案

臺北市忠孝國中歷史老師林秋蕙在校內推動「學習共同體」,鼓勵學生從課堂討論裡學習思考,得到自己的答案,同時也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表達。

配合十二年國教,臺北市忠孝國中歷史老師林秋蕙在校內推動日本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但是他跳脫學習共同體要求的教室隊形ㄇ字型,或是兩男兩女的分組,卻同樣透過解構教科書,以及學生的課堂討論,讓各種程度的學生都能對歷史產生興趣,成績也有所進步。他說,相較於分組學習要的是一個小組的答案,學習共同體的協同學習,鼓勵學生從討論裡學習思考,進而得到自己的答案。

他舉例,上課到滿清,他讓學生討論「如果你是官員,如何面對太平天國?」,結果學生除了自動把官員分成滿人和漢人,也從太平天國的制度裡,發現性別平等的作為。他建議,老師提問的問題除了要口語化,讓學生聽得懂,深度也必須中上。

林秋蕙說,討論的最大意義除了學習思考,培養思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尊重不同的意見表達,也提醒學生回歸到當時的時空背景去思考各種論點,而非用現代的觀點解讀過去的事情。至於老師,則要重新思考學生要學甚麼,把學習權回歸到學生身上。他也坦承,等待學生開竅,或是累積足夠用來討論的知識等先前的過程是辛苦的,但是他認為,讓學生懂得思考,喜歡學習,等待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