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古墓發現2000年前牛肉乾

旺報【記者李鋅銅╱綜合報導】 大陸考古學家2010年在陝西臨潼一處戰國時代古墓,發現存放於銅敦內的多塊不明黑色碳化物,經過中科院透過蛋白質分析和不斷測試,最近終於找到答案,竟然是2000多年前的牛肉。儘管「牛肉乾」已無香味,但肉絲分明,研判可能是經過處理的臘肉,才能保存至今。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2009年至2010年,先後兩次在臨潼區灣李村共發掘312座墓葬,除少數是唐代和明清墓葬,戰國到漢代墓葬多達282座,其中在編號M208古墓出土的兩件銅壼和銅敦,考古人員研判銅壼裝的應是液體,已經揮發;另個直徑20多公分的銅敦,約和籃球大小差不多,結合甚密。內部裝滿一塊塊黑色碳化不明物,考古人員拿出其中一塊「掰看看」,結果發現內部有白色的彈性肌腱膜和一根根的肉絲。由於銅敦是古代的食器,因此推斷碳化物可能是一塊塊的肉製品。經中科院有關專家和考古專家,透過蛋白質分析,終於找出真相,原來一塊塊的碳化物全都是「黃牛肉」,是大陸至今發現墓中年代最久遠的肉製品陪葬品,至今有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