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史觀 原民遷居高山 為了躲瘧疾啦

中國時報【曹婷婷╱台南報導】 台灣原住民何以遷居高山?一直以來,學者定調是遭漢人驅趕上山,不過,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溫振華研究20年,推翻傳統史觀,他說,真正原因是沿海平地瘧疾威脅所致。 原住民為求生存,遷往高海拔躲避瘧疾而居,溫振華近日完成《論瘧疾與台灣原住民遷居高山之因》論文,發表鑽研20年的成果,挑戰原住民被漢人驅趕的傳統觀點。 溫振華說,最早關注高山原住民課題的是日本人移川子之藏,85年前,移川著有《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一書,認為高山種族以狩獵維生,隨著平原獵物減少,只好轉往山區狩獵;另一說法是平地務農為主,高山種族失去生存競爭優勢,只好進入高山。 這個論述廣泛被學界認同,但溫振華心存懷疑,20年前受William Hardy McNill撰寫《瘟疫與人類》影響,展開結合考古學、生態學的跨領域研究。 溫振華爬梳文獻,並以大坌坑文化為佐證,「大坌坑文化分布在台灣東西兩岸,由西向東、沿海進入平原,同質性高、差異小,這是因散播瘧疾的微小瘧蚊需在1000公尺以下的乾淨水源生存,河流成瘧蚊溫床」。 原住民一來到台灣,先落腳海邊而居,但隨即發現平地瘧疾死亡率高,當時,原住民求生途徑包括沿平原跑、沿河流遷徙及離開台灣。 他說,原住民從經驗中了解,高地毋須擔心瘧疾傳染,氣溫雖低,但照樣可狩獵、捕魚、農作,他說,霧社事件後,日人為求管理方便曾進行大規模部落遷徙,但長老皆以山下有瘧疾而反對,可佐證其論述。 溫振華說,原住民在高山生存的遺址,當時,漢人都還沒來台,何來漢人驅趕原住民?他說,長期以來,我們用生存競爭觀點解讀原住民,這個新觀點盼導正各界及原住民,重新看待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