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30年 成為最Glocal公司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我可以挺有自信的說,摩根算是目前國內把全球化(globalize)和在地化(localize)融合得最好的基金公司,甚至可以冠上Glocal的合體字,」摩根台灣區負責人石恬華說,摩根30年來在深耕台灣的同時,從未放慢國際化腳步,主要是因為國外在給予台灣摩根資源、商品的同時,也對在地投資人的需求給予支持,這也成了摩根投信在台灣的特色。 石恬華說,這樣的過程當然需要磨合,也很辛苦,但是這一直是摩根堅持的東西,「不希望因為國際化拉遠了和國內投資人的距離」。 在地化 最重要的推手 摩根投信是摩根資產管理集團30年前在台灣成立的第一家外資投資顧問公司,過去曾稱為怡富、摩根富林明,如今總管理資產規模達5,000億元,打響定期定額、多重資產概念,成為國內基金定期定額投資人數最多的基金公司。 有基金教母之稱的現任台北101董事長宋文琪,是奠定怡富時代摩根資產管理在台發展基石的重要人物,石恬華則被視為摩根成功深耕台灣的重要推手,在石恬華近20年的工作生涯中,摩根占了她一半以上的職涯,伴隨著國內基金成長和發展。 針對在摩根資產管理集團中扮演融合全球化、在地化的關鍵角色,石恬華指出,持續不斷的溝通是她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你必須是用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在國外的集團,要是抱持著「你不要來管我、不要來干涉我、最好沒被發現的事情你不要知道」,這樣就失去互信的基礎,必需想辦法幫助集團去理解為什麼這些事情很重要、對台灣投資人很重要、在現有的法規環境下怎麼做才能取得優勢,必須不斷不斷的溝通,」她說。 石恬華指出,摩根是相當重視在地聲音的外資集團,目前在全球各地,台灣摩根投信的客戶經營模式也都是其他國家學習的對象之一。 為Glocal 證券併入投信 1985年摩根資產管理集團在台灣設立摩根投顧,成為國內第一家外資投資顧問公司,也是摩根在台第一個事業體,期間歷經國內境外基金總代理制等沿革,陸續把投顧、證券併入投信,石恬華說,今年3月起,摩根投信將成為集團在台的唯一事業體,更是其「Glocal」的具體呈現。 兼顧境內外基金產業平衡發展這幾年成了主管機關當務之急,摩根投信在台投入的研究、行銷資源令其他外資投信「稱羨」,石恬華指出,摩根投信在台的台股投資研究團隊成為集團大中華投資倚重的中心,確實是其他外商資產管理集團前所未見。 但她也指出:「歐美股市的投資研究團隊若放在台灣,投資人會有信心嗎?應該交由在地的投研團隊才對吧?」透露她對國內投信深耕計畫的看法。 石恬華強調,主管機關極力扶植國內投信產業的方向沒有錯,但是相關的配套措施應該回歸基本面,應該把問題導向「為什麼境外基金這麼賣?」,該把焦點放在基金商品的規格、製作過程能否符合投資人需求。 她說,在全球各地都能行銷的境外基金,起碼代表這是各國監理機關都認可的規格,台灣的投資人不見得需要不同於其他國家投資人的保護,如何在兼顧投資人權益的角度下來扶植國內投信產業,會是比較正面的方向。畢竟這不是一場零和遊戲,投資人終究是根據績效做為投資的依據。 推定期定額 市場肯定 摩根投信在台灣基金史上創造出多項第一,其中對推動基金定期定額的投入最受市場肯定,1989年和第一銀行合作,成為國內第一家推廣定期定額教育的基金公司;2012年首創衡量定期定額市場熱度指標「摩根定期定額溫度指數」,成為國內唯一追蹤定期定額溫度之指數。 石恬華表示,「定期定額這件事我們投入非常多的心力和時間,也不斷說服國外集團其長線的效益,期間搭配電子商務部的成立、強力的行銷,才到如今每4元的網路基金定期定額交易金額中有1元就是來自摩根投信。」 摩根投信1999年再成立電子商務部門推廣透過網路平台提高定期定額的便利性,如今基金網路投資定期定額的市占率高達25%,加上其他基金公司的跟進,目前國內基金定期定額人數達155萬人。 從產品線來看,摩根從過去的亞洲股票專家,到2010年開啟債券元年、陸續引進配息基金,到2012年率先引進多重收益基金和概念,動向都成為國內基金業的指標。 石恬華指出,目前摩根在台境內外多重資產基金規模共計達千億元左右,市占率約三成,穩坐市場龍頭,預估兩年內因應投資情勢仍將以此為主力商品,以規模倍增為目標;長線則看好國內勞退自選方案帶來的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