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宏觀縱覽/以新改革紅利撬動大陸經濟

在大陸經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整體經濟形勢相對平穩,物價上漲壓力尚可承受的大背景下,宏觀經濟政策將保持較大穩定性,同時,一些重大改革的空間也被明顯放大。此時,不宜將注意力放在經濟增長的短期小幅波動上,而應抓住機遇,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和轉型,以新改革紅利撬動中國大陸經濟。 近日來,由於5月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出現兩種看上去走勢相背的資料,導致坊間關於中國大陸經濟形勢的討論愈發激烈。 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6月1日發佈的報告顯示,5月PMI為50.8%,這是該指數連續第八個月位於50%榮枯線以上。而?豐中國6月3日公佈的中國5月PMI終值降至49.2,創八個月最低位,且為去年10月以來首次跌破臨界點50。 兩種資料引發兩種觀點的碰撞。認同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佈PMI資料的觀點認為,中國大陸經濟正在企穩回升;另一種更認同?豐PMI資料,悲觀地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將繼續下行。 而實際上,這兩種表面看上去走勢相背的PMI資料,其所反映出的問題並不矛盾,反而是一致的。據相關專家介紹,這兩組資料走勢不同,主要是因為選取樣本不一致。在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樣本中,大型企業占多數。而在?豐樣本中,以小企業為主。如果單從小型企業來看,兩種PMI指數所反映出的問題是一致的,即小型企業正在成為中國經濟企穩中的隱憂。 儘管如此,市場上質疑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佈PMI的聲音仍不絕於耳,更多人擔憂中國大陸經濟將繼續下行。 今年以來的宏觀經濟資料均顯示中國大陸經濟增速正在放緩。雖然一季度7.7%的GDP同比增速仍高於今年政府預設的經濟增長7.5%的目標,但對於早已習慣了近兩位數高增長的國人來說,仍顯得不太適應,對經濟擔憂的悲觀情緒四處彌漫。以至於一旦出現不利於經濟發展的資料或消息,就會被過度解讀和放大。而近期,一些國際投行和評級機構頻頻唱空中國大陸,更加劇了這種擔憂情緒。 實際上,大可不必過於憂心或糾結於這些反映短期經濟波動的資料或消息。因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實屬正常。 一方面,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大陸不可能獨善其身。考慮到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規模,一季度GDP同比7.7%的增速已不算慢。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經濟減速很大一個原因是政府的主動調控,包括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加大民生投入、轉變政府職能等。特別是,今年大陸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7.5%,更凸顯了政府主動降速、推進轉型的政策意圖,也顯示了中國大陸將不再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的決心。 恰如有專家所言,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失速,而依然是 “穩中求好”、“穩中求優”的問題,即品質和效益的問題。 因此,輿論普遍認為,類似于“四萬億”這樣的大規模短期刺激計畫不會推出。分析人士表示,依靠傳統的經濟刺激計畫不能化解結構性矛盾,反而可能加重產能過剩、地方債等問題積累。要想保持經濟持續穩健增長,關鍵還在於繼續深化改革和調整結構,通過推動深層次的制度改革來換取可持續發展的紅利。 對於改革紅利,大陸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表示,舊改革紅利如不進行進一步改革,那將是體制優勢潛力耗盡之時。所以,繼續改革才能保證新改革紅利的出現。同時,他認為,沒有改革,經濟就不可能有突破,有了新的制度優勢,才能夠保證基於技術突破的新人口紅利和新資源紅利的出現。當前,大陸最急迫也是最重要的改革是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賦予企業自主經營權利,取消所有制歧視,打破行業壟斷,縮小審批範圍。 就在今年5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專案等事項的決定》,取消和下放了117項行政審批專案。同月,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2013年大陸要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推進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領域改革,積極推動民生保障、城鎮化和統籌城鄉相關改革。 在日前舉行的2013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徐紹史表示,要妥善應對各種挑戰、化解各種風險、創造新的優勢,打造中國大陸經濟的“升級版”,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制度供給,加快釋放改革紅利。 當前,大陸經濟已經進入中速增長階段,整體經濟形勢相對平穩,物價上漲壓力尚可承受。在此大背景下,宏觀經濟政策將保持較大穩定性,同時,一些重大改革的空間也被明顯放大。此時,不宜將注意力放在經濟增長的短期小幅波動上,而應抓住機遇,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和轉型,以新改革紅利撬動中國大陸經濟。 (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趙海娟)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