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透視集--核安不該被政治化

由於台電日前表示,六月將送出最後一次核四廠的追加預算案,金額預估在3、400億元之間,使得原本就存在許多爭議的核電問題,再度成為朝野政黨可能對立的焦點。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日前強調,如要停建,就不應該通過追加預算案,盼政府儘快決定停建核四,而非趕快通過追加預算案。不過,這樣的呼籲似乎未考慮到停建的賠償問題。 根據台電在2000年預估核四停建所需支付的賠償金額為新台幣400億元,若再加上通貨膨脹因素,需要賠償的數字恐高於當年。與其讓現有的興建總預算2838億元,以及後續的賠償金完全丟進水裡,比較合理的作法是,先追加預算待核四蓋完,確定安全後再運轉。 核電安全關係幾乎所有台灣人的生命財產,不論是執政黨或者台電都不會對此掉以輕心,若有安全顧慮,也不會讓核四廠商轉。但是核電安全畢竟是非常專業的課題,最忌諱的就是將此議題當成政治操作的工具,如此不僅無法讓核電安全有更多的保障,反而讓台灣失去可以擁有乾淨且低廉能源的機會,這也就是為何西方工業大國不輕言放棄核電的根本原因。 日本內閣雖於2012年9月公開表示,將貫徹能源環境會議決定之「2030年零核電」目標,但日本目前擁有50座核電機組,佔其全國總發電量23.8%,依賴核電程度甚深,屆時能否達成目標大有疑問。更何況依據40年運轉之限制原則,至2030年將仍有20組運轉,與零核電之目標顯有矛盾,再加上保有核電再運轉的原則,凡此說明日本內閣亦對零核電保有許多彈性。 由此可知,核電安全千萬不能夠被政治化。一旦核四安全成為選舉操作的議題後,焦點也就被模糊了,如此不論對核電安全及替代能源政策都有不利的影響。目前在野黨似乎已準備將此議題,一直炒到明年底的七合一選舉,這恐怕是多數人最不願見到的結果。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