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鉀毒魚 海洋生態浩劫

氰化鉀毒魚 海洋生態浩劫

海巡署中巡局24日在嘉義破獲有始以來最大宗的毒魚案,起出高達1075公斤的氰化鉀,氰化鉀對海洋環保的影響相當大,一旦投入海中,海中生物全部死光光,但現行法律卻無法可管,學者專家呼籲應該修法,處以刑責,而受到毒魚事件影響,海鮮餐廳的生意和魚價都受到衝擊,業者紛紛自清。

雲嘉沿海一帶,抓到毒魚集團利用氰化鉀大規模毒魚,犯案至少半年以上,嚴重破壞海洋生態,漁民和蚵農這才知道,為何最近的魚和蚵仔會變得這麼少。

毒魚集團嫌犯供稱毒魚都銷往雲嘉的中盤商,再賣到下游,海鮮餐廳的生意也在中午開始出現反應,民眾吃得心驚驚,改點小魚來吃,而在布袋漁市場裏,魚販也發現魚價受到牽連,業者紛紛打出自產自銷來自清,希望能夠穩定消費者的信心。

除了靠業者把關之外,民眾要分辨毒魚也有辦法,最大的特徵是眼凸,鰓會有氰化鉀獨特的杏仁味,而毒性會殘留的內臟最好不要吃,就能避免毒魚吃下肚,而專家也指出,其實人要透過吃魚中毒的機率很低,反倒是對海洋生態的危害比較大。

現行法律規定,除非下毒直接對人體造成死傷才涉及刑法,因此毒魚事件才會無法杜絕,不過,氰化鉀是屬於管制毒化物,不肖業者為何能一口氣取得這麼多的量,將是檢方追查的重點。(民視新聞鄭榮文嘉義縣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