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資撤離 東莞小香港恐破產

工商時報【記者廖珪如╱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地方政府近來傳出因負債16億人民幣(下同),瀕臨破產局面。 據大陸媒體報導,樟木頭鎮昔日為傳產重鎮,匯集大批港資與港商,不少台商也曾在此設有家具廠,但金融危機過後因出口需求下降,大批外商撤離,地方政府舉債養鎮,終至自身難保。 樟木頭鎮毗鄰港澳,地處廣州、深圳、東莞、惠州1小時生活圈中心,利用地理環境優勢,積極吸引香港、澳門、台灣等企業開發工業、房地產業和服務業,最盛時期吸引了近15萬港人前來購房安居,被外界稱為「小香港」和香港人的「後院」。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指出,2008年金融風暴讓香港經濟遭到打擊,緊接著,珠三角面臨經濟轉型,人民幣升值,加上當地物價、人工上漲,讓當地的投資環境變得越來越差;香港人失去投資優勢,也因此對樟木頭鎮失去興趣,3年來起碼有80%的港資離開樟木頭鎮,令這個以收租為主的小鎮垮了下來。 不過,樟木頭鎮的境遇也是珠三角地方經濟的縮影。東莞日報報導,珠三角地區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越來越多,2011年東莞全市收不抵支的村有329個,比2005年增加近一半,收不抵支的村占東莞村總數比例近60%。 地方官員指出,租賃型經濟使得東莞很多村落集體經濟「增長乏力」,這種單一的經濟來源面臨近年來工廠陸續倒閉的經濟形勢,令地方財政不堪一擊。 報導指出,東莞的行政村(社)以租賃經濟為主要收入途徑,沒有其他經濟增長點。東莞投資性的創收比例微弱,但多數村(社)機構臃腫,冗員過多,工資支出加上其他公費用款項,令村(社)財政負債累累。 地方官員表示,儘管東莞市政府會給予一些支持,然而村(社)財政都是借新債還舊債,寅吃卯糧,遲早會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