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的真相:吃下肚的未必健康

營養午餐的真相:吃下肚的未必健康

營養午餐的真相:學校正在荼害你的小孩 作者:吳莎拉 Sarah Wu 出版社:推守文化 ISBN:9789868827370 【本報訊】作者任教於一所芝加哥小學,因一次糟透了的營養午餐經驗,決定暗中進行調查:接下來的一年,她每天都和學生一起吃營養午餐,然後偷偷拍下餐盤食物,仔細檢查成分,並將賣相差又看不出內容物的食物,一一放上她的「營養午餐臥底計畫」(Fed Up with Lunch)人氣部落格,間接引發各界對營養午餐的關注。 一如帶頭改革學校午餐的先鋒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作者同樣受夠了學校供應的午餐——因為孩子在校吃到的食物,正對其健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更間接曲解了孩子對食物應有的尊重和認識。 《營養午餐的真相》進一步提供了所有關注營養午餐的人,如何展開自己「無聲革命」的建議。並獨家增錄台灣版《營養午餐的真相》,讓台灣的讀者不僅正視孩子的飲食問題,同時也提供了每一個人反思,對自己吃下肚的食物再一次提問。 內文試讀 第二章 你要搭配一點罪惡感嗎?(節錄) 假如展開一場長途旅行之前,我們就已經知道旅途上會遇到的一切困難,那麼我們大多會選擇打退堂鼓。——丹.萊德(Dan Rather)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拍下雞塊的照片,但我現在就在做偷偷摸摸回到教室,關上門來,迅速為這些怪里怪氣的食品拍照這種事。手機內建相機讓我拍起照來方便多了。我發現自己竟對著雞塊喃喃說話:「嘿,準備好讓數以千計的網友瀏覽了嗎?誰能料到你出了工廠竟變得這麼出名!」有時我什麼也不沾,就把雞塊直接吞下肚,有時則會抹上厚厚一層烤肉醬;這端看我需不需要一些滋潤,才能順利把乾巴巴的雞塊吞下肚。 我注意到部落格常會突然湧進大量評論和活動,接著又沉寂無聲。隨著每一陣起伏,我總會思索著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每晚都得花上好幾小時,把發表的每篇文章修改到最完美的程度,還要回覆每封郵件。人們很喜歡這個部落格,我感到緊張,卻又暗自得意。每次小小的驚慌失措之後,總會讓我如釋重負,最終有所成長。雖然我還是部落格新手,甚至只稱得上三腳貓功夫,但我依然熱愛寫部落格。與讀者分享自己的觀點、沉浸於讀者的評論之中,對我而言十分有趣。扮演Q太太這個角色,逐漸讓我怡然自得;我不再緊張兮兮,開始放鬆地樂在其中。 我不記得自己小時候曾在學校或家裡吃過雞塊。母親熱愛自由,她為了當美術老師而去環遊世界時,在澳洲認識了父親;她對吃十分講究,強調健康樸實的飲食。但多虧我的學校午餐計畫,我一年就吃掉了一百三十三個雞塊,對我而言幾乎是把這輩子的分量都消耗光了。孩子熱愛雞塊,我卻覺得索然無味——和吃稀飯沒什麼兩樣嘛!我一直以為雞塊是油炸雞胸肉,但食物科學家欺騙了我:雞塊裡只有百分之五十是雞肉 ,大部分材料為改良過的玉米副產品(玉米澱粉、玉米添加物、葡萄糖、乳化劑)。我在學校吃到的雞塊沒有成分說明,但我找到了麥克雞塊的成分標示。麥當勞的廣告宣稱「全部使用雞胸肉」,卻沒說出雞塊裡還含有哪些其他材料: 雞肉、水、鹽、磷酸鈉。絞碎後裹上:漂白麵粉、水、小麥麵粉、改良澱粉、鹽、調味料、麥麩、辣椒粉、葡萄糖、酵母、蒜粉、部分氫化大豆油、棉花籽油、單酸與二酸甘油酯、發酵物(酸式焦磷酸鈉、小蘇打、碳酸氫銨、磷酸鈣),以及辣椒萃取的天然香料(植物)。以植物油(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氫化大豆油)調製,添加抗氧化劑特丁基對苯二酚與檸檬酸以保持新鮮風味。另添加二甲基聚硅氧烷作為消泡劑。 這成分標示令我心亂如麻。想到我和學生在二○一○年經常吃到和麥克雞塊沒什麼兩樣的東西,簡直令人沮喪萬分。我又「吃進」了什麼?還稱得上食物嗎? 成分標示受到食品企業的嚴密控管,包括索迪斯(Sodexo)、愛瑪客(Aramark)、 查特威爾斯—湯普森(Chartwells-Thompson)、Preferred Meal Systems等供應學校午餐的廠商。身為稱職的間諜,我試著調查我們吃下肚的食物包含哪些成分,但雞塊包裝上並無完整標示。我上網搜尋、查看午餐菜單和學校發布的任何一篇公文,卻一無所獲。在我的學區裡,任何教師或家長都無從得知,學校餐廳供應的大多食物究竟含有哪些添加物。身為旁觀者,我認為供應商似乎害怕公開食品成分;我很納悶他們究竟試圖對家長、老師和校方隱瞞些什麼。我進一步調查後,發現一些關於抗生素的統計數據,都是極大的警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報告指出,二○○九年,美國家禽注射高達兩千九百萬磅的抗生素,占比為美國每年抗生素用量的七成。要是你看到「營養標示」的欄位下竟出現「抗生素」,想必也會備感壓力。 我們在超市選購食品時,包裝上的成分標示可以清楚確認自己把什麼吃下肚;但是家長卻無法從學校菜單上獲得這些訊息。家長之所以無法從菜單上得知成分,或許是因為以紙本印出成分說明的成本過於高昂。家長看著每月菜單,或許會認為雞塊是未經加工的雞肉塊,至少是比只含有百分之五十雞肉的雞塊更可口的東西。我把雞塊的主要成分暱稱為「雞肉泥」(chicken foam),也就是某種電宰雞的衍生物。我用Google搜尋圖片,看到的東西竟像從機器裡擠出來的草莓霜淇淋。我心驚膽戰。這也叫雞肉!到底是雞的哪個部位啊? 過了幾個月,我開始注意到大量加工過的雞肉食品:雞米花、雞塊與雞肉餡餅。大同小異的牛肉餡餅則有各式各樣的名稱:漢堡、索爾斯伯利牛肉餅(Salisbury steak)和肉卷。三個月後,我開始對這些食物徹底反感。我總是感到厭倦,午餐幾乎未曾滿足我的胃口,但我下定決心要貫徹自己原本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