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全球經濟前景黯淡 兩岸合作應對

旺報【本報訊】 美國第1季經濟加速成長,年增率達2.5%,明顯高於去年第4季0.4%,但低於多數經濟學家3%的預測。5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利率會議認為,由於美國4月ISM指數驟降,景氣成長動能趨緩、失業率仍高,就業結構問題尚未解決、3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跌破2%容忍警戒值,通縮疑慮逐漸浮現,決繼續維持量化寬鬆(QE)的購債規模。也就是說,Fed對美國經濟復甦前景依然不放心,還要觀察一陣才有升息可能。 歐元區經濟情況更糟,4月中旬國際貨幣基金會第二度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並點名歐元區經濟連兩年萎縮,希望歐洲決策當局採取「積極」的貨幣政策。歐洲央行隨即宣布「降息」回應IMF的期待,聲明稿中明確指出「降息」是希望有助於下半年景氣走穩進而復甦。同一時間,歐盟也下調了經濟成長預估,2013年經濟成長由-0.3%降至-0.4%,2014年經濟預估僅1.2%,歐元區不僅將連續2年衰退,跌幅恐怕還可能加深。 幸運的事,歐債危機已受控,西班牙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向歐盟提出財政紓困要求,西國央行樂觀認為,明年政府預算很有機會首度轉盈餘,看起來西班牙已沒有紓困的急迫性。塞普路斯經濟影響力極微小,且政府預算赤字與負債屬性接近西班牙,只要救急資金規模敲定,火勢就不會再擴大甚至向外蔓延。 大陸經濟成長跌破專家眼鏡,大部分專家預測大陸經濟2013年將強勢開局,然而今年第1季GDP僅成長7.7%,是20年來首度連續4個季度成長增幅低於8%,更是2008年第3季以來,與市場預期落差最大的一次,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長減緩似已成為長期趨勢。數據公布後,亞洲各國股市普遍出現下跌,經濟學家也紛紛開始調整對大陸的經濟預估,大陸經濟成長8%的保衛戰已開打。 台灣雖然多數人已有心理準備,不佳的國際經濟情勢、低迷的外貿情勢下,並不看好第1季經濟成長率。但數據仍然令人出乎意料,第1季實質GDP年增率僅1.54%,還不到主計處原先預期的一半,經濟異常疲弱原因有二:出口成長及內需消費力道不足。 異常疲弱的數據背後指出,長期以來我國專注於提升出口競爭力,但全球經濟情況並非操之在我,使得我國經濟成長與美歐中等國經濟榮枯息息相關。但未來幾年,這些大國的經濟發展將以結構調整為主軸,尤其美國,正全力推動「美國製造」,中國大陸也將以發展內需市場為成長主要策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換言之,台灣不能期待繼續以加工出口模式振興經濟。 實質薪資未提升,是民間消費疲弱主因,從GDP結構來看,我國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將近7成,就業人口比重也高達6成,均高於製造業,因此未來如何創造服務業附加價值,提升該產業薪資水準,將是振興內需的重點。 近幾年,台灣的服務業受困於內需市場狹小,實力與效能難以獲得有效的提升。兩岸進入「後ECFA」時期,成長困境出現解套契機,大陸作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預期10年內將會成為全世界最大消費市場,大陸目前正在從「生產」經濟結構轉換至「消費」成長模式,大陸服務業已經到了「起飛」的階段。 台灣服務業市場、體系和機制趨於完善,但處於過度擴張瓶頸中,兩岸溝通容易、文化背景相同,服務業進入成本較低,台灣服務業可藉由大陸廣大市場建立品牌,進而提升附加價值,兩岸服務業合作是「互補性」的,將成為下一階段兩岸合作的核心。 經濟部透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已接近完成,即將準備簽署,值得給予熱烈掌聲。不過我台灣服務業仍以內需服務為主,國際競爭力有限,而且傳統服務業比重過高、新興服務業發展有限,競爭力仍然不能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相比,期盼政府有所作為,盡快的調整服務業結構,協助服務業轉型、創立品牌,為服務業提供穩固的基礎,台灣才能在西進中取得先機,並開創兩岸服務業合作共贏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