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動敦煌」大展 極樂世界樂聲揚 159人破牆起舞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動畫開始,只見一面斑駁的石泥牆,灰泥一片片剝落,此時笙竹妙樂揚起,胡旋舞者曼妙起舞,天宮樂器不鼓自鳴…原來,在斑駁石牆後方,隱藏了阿彌陀佛道場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象。原本只是靜態的敦煌石窟壁畫,透過當代數位科技,讓畫中一百五十九個人物「動」了起來,令人看得目不轉睛,重現這幅初唐完成的《阿彌陀淨土經變》原有的熱鬧風華。 隱身在黃沙戈壁的敦煌石窟,是現存世界知名的佛教藝術王國,一千多年前的僧侶、畫師和信眾,藉著敦煌壁畫作為人與佛國溝通的橋樑。自西元三三六年建造第一個石窟以來,經歷十六國、北魏、隋唐至元代等十個朝代,歷經自然風霜與人為破壞,至今還保留五百五十餘座壁畫,神祕的敦煌吸引無數藝術愛好者和佛教人士前往朝聖。 為了保存敦煌壁畫,中國於一九四○年代成立保護機構,敦煌研究院的美術工作者著手臨摹工作,作為敦煌藝術研究和傳承,在極端刻苦的條件下,完成壁畫臨摹本兩千多幅,複製彩塑五十餘身等。這些臨摹畫作到國內外展出,讓外界認識敦煌藝術。 由祥瀧公司、意庫行銷聯合主辦的「繪動敦煌」大展,即日起在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四、五號倉庫登場。展出臨摹畫師楊東苗近十年來的代表作品之外,還臨摩工具,使用的孔雀藍和石綠等礦石顏料,可想見臨摹工作的艱辛。 展出壁畫背後也有趣味的歷史故事。如莫高窟三二一窟的《寶雨經變》,是武則天掌政時所繪。她以《彌勒經》講述「億兆年後將有女主掌管東方」製造輿論,稱自己是彌勒轉世,給自己改名「武」,意為「日月當空照大地」。 民間畫師便畫了這幅《寶雨經變》,中央盤座的彌勒為女皇,左右侍從與弟子意味臣民,四周山川代表統治的遼闊疆域。畫面上方一手捧日、一手捧月,七彩雲降下稀世寶物,表示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富足。 此外,展覽還藉由紅外線互動感應、動態捕捉攝影技術、3D浮空投影、浮雕投影等高科技,讓佛像有了動作、飛天仙女在觀眾面前起舞、得道升天,畫面莊嚴又科技感十足,不少觀眾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