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民節神豬大賽逐漸式微
「義民節神豬大賽逐漸式微」(彭清仁報導)
被視為客家民族一年當中最重要祭典的義民節,最具代表性的廟宇就是新竹縣的新埔褒忠義民廟,十五大庄輪流主祭,換言之,要輪到一次祭典要整整十五年,因此輪值庄頭,不但準備神豬供奉義民爺,而且大擺流水席,宴請親朋好友;在農業時代,親友間也藉著大拜拜彼此交流情誼,並分給親友一塊豬肉,相當具有人情味。加上客家民族一向好客,在農業時代吃大拜拜,也是十分特殊的文化傳統。然而在供奉義民爺時,輪值爐主在「輸人不輸陣」的情況下,都會飼養大神豬,動輒上千台斤,而獲得特等獎的神豬,更是重達一千五、六百台斤,重量比牛還要重,儘管神豬表達信眾對信仰的虔誠,但激烈競爭之下,難免有保育人士指責的灌食神豬的現象,也被批為不仁道。因此每年義民節神豬競賽,到底是信仰重要還是保育重要,已接連吵了許多年,但始終沒有一個結果。
新竹縣已連續三年推出彩繪神豬競賽,以更環保、潛移默化的方式,希望樹立民眾供奉的神豬不一定要殺生的觀念。新竹縣長邱鏡淳表示,彩繪神豬參賽的人數愈來愈多,顯然推動三年已收到一定的功效;而且這兩年義民祭也突破傳統,舉辦義民之夜也請來天團五月天,請義民爺遶境之餘也到會場與上萬民眾看表演,使更多到場看偶像的年輕人,也能了解義民精神(T)
新竹縣文化局長蔡榮光則是指出,清乾隆五十一年,也就是西元1786年的林爽文之亂,地方民兵保家衛國而犧牲, 1788年才平定。約有兩百多位義勇民兵死於戰亂,地方士紳林先坤和劉朝珍等人,在撿拾忠骸並葬於現在的新埔褒忠義民廟,義勇軍的義行也獲清高宗御賜「褒忠」,由於當時牛車行經此處就不再前進,因此義民廟的現址,也被風水界人士稱為「牛眠睏地穴」,供奉義民爺的傳統已有兩百多年,因此不少風俗要想在短時間內大幅改變,站在歷史人文的角度上,的確有些困難(T)
隨著工商社會的發達,義民節大拜拜過去動輒十萬食客湧入輪值庄頭的盛況已不再,但傳統殺神豬祭拜義民爺的信仰和文化,雖然依舊存在,但隨著年輕人逐漸搬遷到都市,義民廟前廣場每年義民節雖然仍擺滿神豬,電子琴花車載歌載舞,但也難掩傳統逐漸式微的窘境。地方耆老不諱言指出,義民祭典開始沒落,就如同客家文化沒落一般,客家子弟不會說客家母語的比比皆是,言談之間總有許多感慨!保存文化去蕪存菁有其難度,但社會演進是最自然淘汰傳統和文化的催化劑,要保留先聖先賢的忠勇精神,又要去除宰殺神豬的不環保做法,從義民節祭典看來,可能真的需要一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