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篇 找回兒時記憶 14位老農歡喜收割

中國時報【黎薇╱苗栗報導】 苗栗縣苑裡鎮十四名農友為了找回幼時的記憶,嘗試在第二期水稻收成後種植小麥,今年邁入第五年,過程中遭遇梅雨、麻雀等災害仍不放棄。這股精神吸引五十一歲的年輕農友徐仕霖加入種麥行列,為農村注入新血。 民國九十七年油價飆漲、氣候變遷,糧食價漲,苑裡鎮四名農友陳文雄、鄭楓仔、吳水池與賴坤牆決定不論成敗,到麵粉廠買進口小麥種子試種,「想把五十年前的小麥種回來!」 吳水池說,四位農友僅鄭楓仔有收成,其他人都失敗。但「我們仍不死心!」某晚吳水池看到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報導喜願麵包工作坊正在尋找全台灣有意願種小麥的農民契作,又看到曙光。 隔年,七、八名平均年齡超過六十歲的苑裡農民成立「苑裡鎮雜糧產銷班第一班」,是台灣第一個專種小麥供應麵粉加工的產銷班。產銷班農友與「喜願共合國」合作,第一年由喜願無償提供本土小麥種子「台中選二號」,栽種六公頃。 雜糧產銷班長李信武說,每年十一月中旬將小麥種子灑到田裡,五十天後出穗,再七十天就能收割,一百二十天的成長期,平均每分地能收成兩百至三百公斤小麥,喜願共合國則以每公斤卅元收購,「單價比進口小麥每公斤十多元多一倍多。」 收成量除了看老天臉色,還有麻雀問題。吳水池抱怨,「麻雀不到三天就把兩分多麥田吃光!」但喜願契作小麥採取不毒鳥、不用除草劑等「友善環境」種植,農友只好搭網子趕鳥。李信武說,搭網子增加成本,但看到小麥粒粒飽滿、隨風搖曳,「一切辛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