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變大閘蟹重鎮 靠中國讓利?

四兩以上的台灣大閘蟹,每斤售價高達2千800元,約是台灣最高價出口水產品鰻魚的3.5倍,成了頂級食客中秋節新寵。

大閘蟹養殖,竟讓台灣養殖漁業趨勢逆轉,成了中國養殖技術輸出台灣的第一宗案例。

台灣養大閘蟹約五年,從財政部關稅總局蟹苗進出口數據推估,今年產值約九億元,約是產值最高水產品鰻魚的十分之一,漁業署養殖漁業科科長陳汾蘭觀察,大閘蟹正是台灣水產養殖新興產業。

新商機,也帶動大閘蟹重鎮崛起。漁業署資料顯示,2012年苗栗大閘蟹養殖共78戶、年成長超過一倍,全台31%市占居冠。苗栗打造大閘蟹重鎮背後,其實來自中國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的一句話!

去年八月,「大陸宋楚瑜」鄭立中來到苗栗考察,縣長劉政鴻便向他提議,由中國專家協助當地養殖大閘蟹。鄭立中隨即允諾:「好,回去(大陸)處理。」

原以為只是客套話,沒想到四天後,劉政鴻接獲上海海洋大學校長潘迎捷電話,商討派人來苗栗現地評估。去年十月,雙方正式簽署合作計畫,由對方提供蟹苗、飼料、生態養殖等科學技術,並指派專家長期進駐輔導。從對方讓利、不收授權金來看,應是中國養殖技術輸出台灣首例,不難嗅出背後政治意圖。

站在劉政鴻角度,縣府付出成本確實相對低。苗栗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林澄清透露,現階段是用額外增加農業預算方式,規畫扶植大閘蟹三年計畫,第一年包括全台唯一、養大閘蟹一公頃補助二十萬元,另購置防偽蟹環供養殖戶運用,每隻合格大閘蟹因此內含農民、蟹苗出入境、飼料、水質、土壤、成品檢驗等生產履歷在內,共投入新台幣一千萬元替苗栗大閘蟹打品牌。

他分析,該數字占全縣農業預算不到二%,且相較辦兩、三天活動也花數千萬元並不貴,「一年花一千萬創造上億元大閘蟹產值,照顧到多少農民?」

一般大閘蟹養殖,平均存活率不到兩成,經上海海大團隊輔導,讓苗栗大閘蟹不只存活率達四成,且大蟹(編按:公蟹兩百克以上、母蟹150克以上)比率也超過四成,雙雙稱霸全台。

只不過,當未來上海輸出的養殖技術撤出,苗栗大閘蟹還能闖出名堂嗎?陳汾蘭認為,除非對方是採資金挹注或契作等控制市場方式,撤出才有殺傷力,否則養殖戶學到技術後已能立足。一旦能抓住大時代機會,漁民就有機會乘勢而起,讓大閘蟹產業在苗栗生根。

但這樁台灣過去前所未聞的合作案,不是沒有隱憂。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冉繁華提醒,目前蟹苗經濟量產技術仍掌握在中國手中,該系教授郭金泉也指出,螃蟹養殖對環境相較友善,但從引進吳郭魚的經驗看,屬外來種的大閘蟹恐衝擊生物多樣性。下一步,觀察蟹苗管制與否、兩岸大閘蟹價量與進出口制度變化,正是台灣大閘蟹能否在島內外打響品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