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裏開公司 呂耀中賺到夢想
青年圓夢系列(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7日電)讀研究所時接觸的南部鄉野記憶,促成都會孩子呂耀中創業的原動力。在台南後壁傳統農村開的設計公司,讓社區營造更完美。
在台南市後壁區土溝里的傳統農村,幾個年輕人埋首在古厝改建成的辦公室寫企劃案、畫設計圖。
這家被農田圍繞的設計公司,創業股東之一是34歲的呂耀中,他是標準台中市都會區的孩子,求學過程中偶然與土溝結緣,選擇在鄉間開展與眾不同的創業之路。
民國92年,當時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社區營造組的呂耀中,為找碩士論文題目來到土溝里,從那時到現在正好10年,這段時間他從未中斷參與社區營造,留下許多作品。當地老長輩笑說他跟外籍配偶一樣,是當地少見的新住民。
土溝的幅員遼闊,大部分是農田,僅有460戶人家;1700多名居民大多是老人,幾乎沒有農業之外的商業活動。
呂耀中說,剛開始只是到處跟居民泡茶聊天,一個月之後才有人問他:「你到底想幹嘛?」他說明自己社區營造的構想,從此加入土溝社區營造工作,也開始在土溝「定居」。有課才到學校,其餘時間都在村子裏串門子、推專案。
不久後,呂耀中向指導老師建議,讓研究所的學弟妹到土溝駐村。此後6年間,每年都有「新血」到村裏報到,與居民合作出不少令人驚艷的社造成果。土溝成為具全國性知名度的社區,藝術美感飄散在每個角落、融入居民生活中,不少單位到此觀摩、取經。
投入土溝社區營造多年,退伍後的呂耀中決定找來老師、學弟妹、當地居民等人合資,在土溝租了間三合院,開起設計公司。
呂耀中說,當時土溝只有少數幾家工廠,沒有公司行號,這樣「勇敢」的決定的確引來許多質疑聲音;不僅一般人想不透生意要從哪裏來,連稅務單位都曾懷疑這是家空殼公司,派官員稽查。
他說,公司經營景觀規劃、空間設計及發包等業務,本來就要四處提案、比稿;地址設在鄉下雖然比較不方便,但租金省了許多,且純樸的環境反而能激發出不同的創作靈感。
「鄉下接案機會少,但競爭對手也較少」。呂耀中說,與開在大都會區的同業相比,每個月可省下約新台幣10萬元租金,他不用拚命衝業績來補租金支出,也就可以用心管控每件作品的品質。
開業不到1年,呂耀中的公司作品就獲得第一屆空間母語建築獎金獎肯定,但草創期間的營運也有很大困難。呂耀中接了很多政府部門的標案,資金周轉常因請款程序較繁瑣而受影響;公司會優先發薪水給員工,但股東就曾有約半年時間領不到薪水的情況。
他說,還好鄉下的開銷不大,人情味濃,三餐可靠村子裏的阿公阿嬤們「贊助」,一點存款就能度日。現在公司營運穩定,已沒有周轉問題,自己的投資也慢慢回收。
呂耀中的公司股東在去年重組,老師的建築師事務所與設計公司分別獨立;加上另外2名曾參與駐村行動的學弟,也決定隨著他的腳步到土溝合股創業,現在土溝共有3家年輕公司,10多名員工把村子變得好熱鬧。
原來的三合院辦公室讓給老師,呂耀中另覓新的辦公地點。他看上土溝第一棟鋼筋水泥建物,租下後重新整修,結合戶外空間,設計出獨特的辦公空間。在電腦桌坐久了,就到後面院子裏弄弄花草、或到田間散散步,讓心情沉澱一下。
「瓜棚下的月光」,呂耀中說,這種畫面在都市裏找不到,用相機也拍不起來,但在鄉下隨處可得;上下班途中,如果看到類似值得欣賞的景象時,停下來看幾分鐘,往往會有不同啟發。
包括呂耀中在內,有4名南藝大學生畢業後留在土溝創業,4人都不是台南人,但都優先錄用附近地區出身的員工。呂耀中說,對土溝有深厚情感才會一直留在這裏,也希望吸引更多有意為故鄉貢獻的年輕人回來。
「我們4個人都希望在土溝置產,各自擁有1間自己蓋的、夢想中的房子」。呂耀中說,在鄉下地方創業,不會以無止境擴大公司規模為目標,只要能有穩定收入即可,賺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品質比較重要。
延續學生時代的熱情,呂耀中在創業後仍以志工身分投入社區營造工作。
「土溝的事永遠做不完」。他說,社區營造的成果如果能累積、傳承,才能把土溝的招牌愈擦愈亮,讓居民以住在這裏為傲;並吸引嚮往恬靜生活的人,到此處實現自己的夢。10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