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運動邊放屁?身體有什麼毛病?

邊運動邊放屁?身體有什麼毛病?

每個人運動時,都曾遇過一些怪現象,哪些你可以安心?

40歲的陳太太,最近開始接觸瑜伽,上課間肚子會出現腫脹感,或是不停放屁,引來側目,讓她好尷尬……

沒有運動習慣的29歲黃小姐,決心跑步減肥,才過十幾分鐘,就開始頭暈目眩,整個健身房在旋轉……

23歲的林同學,一口氣做了好幾組重量訓練的動作後,肌肉隱隱疼痛,但他不以為意,仍咬牙做下去,疼痛愈來愈激烈,幾個月來尚未消失……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當人體從安靜進入動態時,自主神經系統開始改變,全身血液重新分布,一些症狀也會悄悄出現。

專家指出,國人對運動知識普遍不足,即使有些專業教練也會受傷而不自知,卻仍進行強烈的運動。

運動本為改善身心健康,但在求好心切的心態下,往往成為按表操課的公事化行程,忽略了傾聽身體告訴你的訊息。

到底身體的這些反應在說什麼?又該如何調整,達到運動最健康的效果?

1運動時放屁

運動時最令人難以啟齒的困擾之一,應為放屁莫屬。有時候情況輕微,為短暫的脹氣現象,偷偷放幾下沒人會發現。但萬一每次運動,都像連環炮怎麼辦?

國泰綜合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黃奕文指出,運動有助於腸胃蠕動,有些姿勢例如仰臥起坐等等,會擠壓到腸胃,導致排氣,有時還會打嗝,但這些均屬正常反應,幫助身體將多餘的氣體排出來,不需太過憂心。

如果頻率過高,造成生活困擾,應是本身腸胃蠕動功能不良,體內容易滯留氣體,當運動加速腸胃蠕動,或腹壓增加時,就會引發一連串的放屁。

有些瑜伽姿勢,例如下犬式與嬰兒式,讓人想排氣,也是腹壓增加之故。

年紀較長者,由於活動量減少,腸胃逐漸老化,氣體容易堆積,運動時會比一般人更常排氣。

醫師建議,不要怕排氣,應該盡量多走動,一天走個5000步,也有助於改善腸胃蠕動,減少氣體堆積,排氣情形就會改善。

而容易引起腹脹的食物,例如地瓜、芋頭、汽水與豆類食品等,容易引起排氣,運動前應盡量避免食用。

2跑步時腹部絞痛

運動時會感覺肚子痛,一般在醫學上被認為可能是橫隔膜抽筋(exercise-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ETAP),常發生在跑步者身上。

究竟什麼原因導致這個現象,目前仍眾說紛紜。比較具有共識的說法為血液含氧量不足、核心肌群無力。呼吸不順暢、飯後立即運動,甚至缺水,也有可能導致短暫腹痛。

通常腹痛發生時間短暫,建議當下先停止運動,進行緩慢且深長的呼吸,並輕柔地用掌心按摩疼痛部位,放鬆橫膈膜,疼痛感應會漸減。

預防腹痛發生,除了平日加強腹部肌群的訓練,提升核心力量,運動前適度的伸展暖身也很重要。此外,建議正餐後約兩小時再運動,讓食物盡量完全消化,可降低腹痛發生的機率。

馬偕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姜義彬提醒,如果腹痛過於劇烈,或疼痛部位為下腹部或鼠蹊部,甚至男性感到睪丸疼痛,很可能是運動型疝氣(Sports Hernia),國內外不少運動員常見此病,建議及早就診,以免引起其他併發症。

3 重量訓練時,肌肉發抖

做過重量訓練的人,都曾有過肌肉顫抖的經驗,最常發生於手部與腹部。其實身體在告訴你:肌肉已經開始疲勞了。

曾多次隨中華隊出征奧運的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指出,重量訓練的目的,在於給予肌肉適當的刺激,使其強壯。但許多人因求好心切,往往一開始就拿遠超出身體負荷的重量,造成發抖現象,門診經常見到此類患者。

建議在重量訓練時,中間要稍作休息。如果開始發抖,就應停止。若仍勉強繼續做,恐將導致肌肉受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那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林瀛洲醫師建議,要拿多重或做幾次,應以「自己拿幾下會累」為一組當指標。同樣重的啞鈴,你最多可以重複拿舉的次數,可能和別人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