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有三禁 有些穴位不能亂扎
雖然中醫常用針灸治病,但事實上,使用針灸還是有禁忌存在。新北市中醫師公會臨床醫學講師林奕良表示,雖然針灸療法向來以簡便、廉驗令人稱道,然而,施術部位選擇不當的話,非但不能治病,反而還可能會給病患造成痛苦和危害。針灸有三禁,有些穴位不能扎! 人體全身上上下下都有穴位分佈,但並不是每個穴位都可以扎。中醫師林奕良指出,傳統中醫從經驗中發現,有些穴位針刺危險性較高,歸為「禁針」穴位,大致分為「禁不可刺」、「禁深刺」、「禁刺多出血」等三類。 林醫師進一步指出,屬於「禁不可刺」的穴位絕對不能針刺,如果用針刺則容易發生意外,在傳統文獻中約記載二十多個穴位,如乳中、神闕、手五里、婦女懷孕三個月肚臍以下腹部、婦女懷孕三個月以上腹部、小兒囟門、局部感染部位等皆是。 屬於「禁深刺」的穴位則必須注意深度,超過的話就可能會發生意外,譬如缺盆、雲門、肩井、人迎、啞門等皆是,其中缺盆、雲門、肩井等穴位深面有胸膜,如果針刺過深將容易引發氣胸;針刺人迎穴過深易傷及後部的椎動脈和頸神經;針刺啞門穴過深則可能經枕骨大孔而刺入延腦,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死亡! 屬於「禁刺多出血」的穴位容易出血,譬如四白、人迎、衝陽、風府等皆是,其中四白穴有眶下動脈、人迎穴旁有頸動脈、衝陽穴有足背動脈、風府穴有椎動脈,因此,進行針刺時都必須十分小心。 現代醫學科技進步,連帶影響到傳統中醫療法。中醫師林奕良表示,隨著現代解剖學不斷地進步,加上針具和消毒器具也普遍地使用,目前絕大部分「禁不可刺」的穴位已解禁,同時發現有些穴位被列為「禁針」根本是訛傳。 林奕良舉例指出,如乳中、神闕等穴位,因為古時候會有消毒不完全的問題存在,因此,極易使細菌順道進入皮下組織,進而引發乳房癰膿、腹膜炎等病症,所以才被列為「禁針」,但到了現代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可針乳中穴治療乳疾,針神闕穴治療排尿困難、子宮脫垂等。 林醫師進一步指出,有些穴位在特殊生理狀態下,針刺的安全性會降低,由可刺變為不可刺,這部分主要是對孕婦、小朋友而言,譬如婦女懷孕三個月肚臍以下腹部、婦女懷孕三個月以上腹部、小兒囟門等應嚴格遵守禁針,以免損傷到病患。此外,對孕婦來說,一些刺激性較強的穴位原則上也應禁針,以免造成子宮產生不必要的收縮。 不過,他強調,有些穴位被列為「禁針」則屬訛傳,如古代中醫在針刺某一穴位時,病患的病情竟加重或死亡,因為不知道可能是由於很多原因所造成卻歸咎於這個穴位,再加上人云亦云,結果就以訛傳訛,甚至於刻於書冊,最後就對某個穴位妄下禁針的判斷。 像是手五里穴,歷代針灸醫書都列為禁針,但從解剖上來看,其實是非常安全的穴位,現代常用來治療肘部肌腱疾病,當然,也因此,現代中醫對古代曾列為禁針的穴位開始重新進行評估、重新訂定標準,透過這樣的程序之後,中醫已可以放心施術,病患也可安心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