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方缺錢 台商變提款機

工商時報【記者吳瑞達╱北京報導】 「不管企業賺錢或虧損,就是要繳3%的營業所得稅」、「過去沒有實施徵收的稅費,現在一股腦全部出籠」。大陸台商圈近期傳出,受到經濟成長減緩,財源困窘的影響,大陸部分地方政府已對企業展開查稅、補稅的行動,其中又以廣東最為普遍。 有台商反應,若不配合,可能面臨進一步查稅,將會繳得更多。 當前歐債危機、美國經濟不振等因素,使得大陸沿海地區的外銷企業訂單減少,出口不佳;而在大陸要求提高勞工最低薪資結構後,更導致不少沿海地區企業遷廠,甚至關廠,而台商受此衝擊尤甚。 惡性循環的結果,還留下來的企業就成為地方政府解決財政燃眉之急的提款機。而根據中國財政部昨(24)日公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中國稅收總收入接近5.5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9.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9.8個百分點。其中,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年增率為9.6%和17.3%,比去年同期增速分別回落14.7個和21.0個百分點。而個人所得稅收入降幅也很大,上半年個人所得稅年減8.0%,比去年回落4個百分點,其中工資薪金所得稅和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稅降幅較大,分別下降11.8%和14.6%。 有台商指出,廣東省會比較積極查稅、補稅的原因,在於近幾年廣東連續舉辦大型活動,譬如亞運會、全國大學運動會等,由於上千億人民幣的開銷都由舉辦的地方政府籌資,直接導致地方政府財政困窘。 廣東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謝慶源受訪時表示,廣東省財政困難,當地台商都清楚,剛開始官方要企業繳交社會保障基金的問題,因還有緩衝餘地,台商企業反應並不激烈。 然而,因近年大陸政府對勞工薪資調升過猛、過急,逼使企業難以頂得住,例如東莞的基本薪資從去年的1,100元人民幣(下同),調高至目前1,340元。加上當地政府不管企業獲利或虧損,均需繳交約3%的營利所得稅,亦即不論盈虧,營利所得稅一定要繳,哪怕是繳個1%、2%都行。 深圳前台商協會會長黃明智表示,為了充實財政,當地政府最近把過去景氣好時沒有徵收的稅項重新拿出來,向企業課稅,就是所謂的「補稅」條款,「我們公司就補稅了幾萬塊錢(人民幣)」。 珠海台商協會會長楊永祥指出,目前當地政府並無查稅動作,但要求企業「自查」,並自行申報經營狀況。若不申報,可能被翻出幾年前的舊帳,「屆時要繳的稅費可能比目前徵收還多」。 黃明智表示,企業都不希望被查稅,因為查下去會更嚴重。他說,對目前這些稅費措施,台商協會正積極與各地方政府協商中,希望能取得兩全齊美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