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吃不停60萬童一口爛牙

9成孩童零食吃不停,全國有超過60萬個孩童一口爛牙。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黃明裕醫師昨日表示,問卷中特別針對學童父母習慣做調查發現,有近4成5的父母,對於自己的小孩吃完東西後是否刷牙渾然不知,顯示父母輕忽學童們的口腔健康。黃醫師慎重呼籲除了醫師與學校方面努力監督學童們的口腔健康之外,家長們應強化對學童平日口腔清潔衛生習慣的重視,做到學校、家長、醫師共同把關,一同捍衛學童口腔健康。 全國有9成孩童有吃零食的習慣,而吃完不刷牙的孩童高達232萬;此外,全國有116萬孩童甚至沒有定期看牙習慣,超過一半的學童都補過牙,顯見潔牙不落實,對口腔健康的傷害嚴重。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1~6歲兒童乳牙的齲齒率平均高達51.5%,也就是全國超過60萬7千個兒童有蛀牙問題;其中5~6歲兒童齲齒率最為嚴重。 問卷調查結果也發現,有4成的父母並未養成定期主動帶孩子至固定診所看牙齒的習慣,而有4成的學童每周至少3天吃2種以上零食,其中含糖飲料為孩童最常接觸的零食,顯示父母們有可能忽略含糖飲料也是導致齲齒的主因之一,而在吃完或喝完零食有刷牙的孩童僅只有2成。 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蔡珍重醫師表示,預防兒童蛀牙的方法包括正確的潔牙(建議餐後潔牙、6歲以下兒童因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睡前應由父母協助完成刷牙);正確使用氟化物(如氟錠、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定期口腔檢查;良好飲食習慣(不要吃黏甜、易蛀牙之零食、用餐時間不宜過久)等,千萬別只會等牙痛才找牙醫師。 另,根據2011年針對將近1600位臺北市民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雖然有6成4的民眾知道透過篩檢可以防治口腔癌,卻有6成1的民眾不知甚麼是「口腔黏膜異常」,此外,對於口腔癌危險因子的認知程度,更有近8成的民眾一片霧煞煞,大部人的人只知道檳榔、菸才會導致口腔癌,顯示宣導內容仍有改善空間。 臺北市牙醫師公會王俊勝醫師表示,口腔癌早期發現治癒機會高,關鍵在於是否了解口腔癌前期徵兆,把握黃金治療期;大多數民眾因為對口腔癌前期徵兆不熟悉,常誤以為是火氣大、甚至是感冒等,因此應熟記防癌5字訣「破斑硬麻腫」,做好平日自我診斷,也就是嘴破傷口長達2週未癒合、異常的白或紅斑、口腔或是頸部有硬塊出現、下唇麻木或說話吞嚥咀嚼感覺麻木、臉形腫脹或左右兩邊不對稱等徵兆時,應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此外民眾應該至少每半年到牙科診所做一次定期檢查,不但能夠確保日常口腔健康維護之外,牙醫師也能夠透過定期檢查瞭解民眾的口腔狀況,若有異狀能就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為民眾守住第一道防線。 臺北市牙醫師公會「口愛特攻隊」系列活動,為捍衛市民口腔健康持續耕耘,今年共計三場,包括9月16日、10月14日於是立木柵動物園,以及10月07日於新光三越站前店廣場舉行,每場次均有專業牙醫師團隊為民眾提供最完整的免費口腔檢查與口腔黏膜篩檢,現場除了教導民眾正確的潔牙方式之外,只要完成現場闖關活動的民眾,便可獲得精美的「口愛包」一組,歡迎全家大小一同參與。